有个纪录片叫《昏暗格子间里的进击人生》,片子讲了一群成年人学习的故事。
看了片子你才知道,原来有这么一大群成年人,他们在一个个狭窄昏暗的小隔间里拼搏着。
原来并不是所有的成年人在下了班后,都会无所事事。
01
上班后,才想要好好学习。
付费自习室顾名思义是要花钱的,一个昏暗的小隔间,仅有一盏昏暗的灯光,每小时5-20元的价格。
这里最初的消费者群体本该是一些抢不到图书馆座位的大学生,没想到最后上班族和考研党占了90%多。
来这里花钱学习的人有30岁的无业者;有工作不如意后打算考公务员的男子;有对自己行业不敢兴趣而努力考证的上班族;有直到大学毕业后,才恍然发现学习乐趣的女孩......
总而言之,这是一群经历了职场残酷后,重新拿起书本,想要通过学习来改变现状的一群人。
总是有人开玩笑地说,可惜这世上没有后悔药卖,如果我重新回到学生时代,一定会好好学习。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从去年开始,纪录片里那个上班族下了班后就风雨无阻地来到这里学习,直到晚上十点多夜色完全降临后,他才骑着自己的摩托消失在茫茫夜色里。
他说:“有计划地在做一件事情,然后一点点进步,踏踏实实地,就能获得一种满足感。”
人的一生其实总是在懊恼曾经做过的蠢事,就像是长大后没有人不痛恨那个曾经不好好学习的自己。
只是有些人仅仅是懊恼曾经,而有些人已经开始补救曾经。
02
对不起,我们公司不要二三本大学的学生。
记得前些年有条新闻,说广州某家知名企业在对广东工业大学校招生涉嫌歧视学生,称管培生只要985/211。
这件事闹得挺大,网上很多二三本的学生纷纷现身称自己遭遇了哪些职场歧视,说自己这辈子就被学历所耽搁了。
其实他们不知道,每当遇到这种话题,大专学历的我甚至不敢发表评论。
大专学历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后来我找工作根本不会向那些大中企业投递简历。
不是不想投,是不相信,是知道自己投了也没用,那些HR连理都不理我们,我们又不能气冲冲地打电话过去辩解:其实我们并不差。
纪录片里也讲了这么一个关于学历的故事,而且主人公是找不到工作的硕士学历。
女孩开始还笑着对镜头说:“我来给你讲讲找工作的难题吧,我本科学的是影像,读研后转学临床。结果毕了业后才发现,所有工作单位都要求本科和硕士必须专业一致,我就不符合。
我打了好多电话过去辩解,他们就说...就说...”
停顿了好半晌,女孩才有些哽咽地说:“他们说就是不符合啊...”
因此女孩现在既不能去影像科,也不能去临床科。
看多了别人的故事才发现,学历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问题,大专有大专的问题,二三本有二三本的问题,甚至硕士博士也会被学历所困扰。
但其实放长远来看,学历终究只是一个小门槛,而不是大难题。环境也只能影响我们,并不能决定我们。
03
趁着年轻,还是多做一两件感动自己的事。
看这部纪录片前,这一个星期的我格外煎熬,一下子发生了太多不开心的事,让我有种自暴自弃放弃看书写作的念头。
这一个星期我申请原创再次失败;因为熬夜写作,第二天工作上出了一个很大的纰漏,被经理狠训了一顿;调好闹钟抢周杰伦的演唱会门票,结果忘填地址,导致最后只能多加价一千买了黄牛票......
一个星期没写文章,我好好思考了一番,努力到底值不值。
在此间隙,网上看到一个问题:今天的你,拥有了哪些两年前不具备的技能。
底下的回复大多数都是在否定自己,除了变老两岁,现在的自己与两年前的自己并无多大差别,又是浑浑噩噩的两年。
虽然自认在自媒体上没混到什么什么成就,但对比两年前刚毕业的自己,好歹多了一个半吊子写作的技能。
因为这份技能,我从而得到了一份更为轻松的工作。
在某些难眠的夜晚,我也曾矫情地为自己写出的20多万文章而感到一丝感动。
想来一句话还是对的,不是看到了希望才要努力,而是努力才会看到希望。
04
纪录片的最后,记者追问那个一有空闲时间就来学习的男子:年轻人能做的事有很多吧,为什么偏要看书呢?
男子愣了一会,问:“能做什么?”
梵高说:“我越来越相信,创造美好的代价是:努力、失望以及毅力。首先是疼痛,然后才是欢乐。”
有计划地在做一件事情,然后一点点进步,踏踏实实地,就能获得一种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