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人们沟通交流的工具,人们用语言交换信息,表达情感和愿望,建立并维护社会关系。
0-6岁的孩子有语言的敏感期,语言敏感期从孩子不会走路、不会说话就开始了。孩子四个月大时就会注视妈妈说话,注意妈妈的口型,六个月时就会发出真正的声音(比如:哒哒,爸爸……)。处于敏感期的孩子不需要上课,只要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就能学会一口流利的母语,并且能习得当地的文化传统。
对处于语言敏感期内的孩子,吴晓辉老师给出了20个具体的建议――如何帮助孩子表达自己,下面会详细介绍。
1、语言联系行动。父母要常常自言自语描绘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比如:“妈妈现在给你戴上帽子,穿上鞋子,我们就可以出去散步了”等等。
2、平行谈话。描述孩子正在做什么,比如孩子在玩橡皮泥,你可以说“我看到你正在很用力的捏泥团。”
3、帮助孩子用非口语表达。孩子真正讲话之前会用手势等肢体语言来交谈,比如他会用点头表示肯定,摇头表示否定,摆手表示再见,家长要鼓励孩子多用肢体语言和我们交流。
4、用清晰具体的语言。和孩子说话要走到孩子面前,蹲下来和他对视,用清晰具体的语言把我们想说的话表达清楚,比如“把这块蓝色的积木搭在红色的积木上面”。
5、帮助孩子建立思考顺序。给孩子做事情的顺序的指令,比如“宝贝,拾起黄色的铅笔把它放到我的桌子上,然后绕着桌子走两圈,最后把门关上”。忍不住想多说一点,好多家长会抱怨孩子不会收拾玩具,其实有一大部分原因是家长给的指令过于笼统,可以直接告诉孩子要做的具体的事情,比如“把你的积木收起来”而不是“把你的东西收拾好”。
6、适应孩子的发展。孩子小的时候用简短简单的语句和孩子交流,随着孩子长大,句子长度难度也要不断增加。
7、教孩子时间和空间概念。用球或者积木给孩子讲解空间的关系,比如“宝贝,能不能把积木放在桌子的上面,把球放在桌子的下面”。
8、提出开放式问题促进孩子的想像和思考能力。运用“如果……会怎样呢?”句式,比如“如果你去太空旅游了会怎样呢?”也可以和孩子说点幽默的话语,当然孩子太小时听不出来,可以和三岁以上的孩子用。
9、对语言持积极态度,不纠正孩子。如果孩子某个音发错了或者不标准,我们不要去纠正,只示范正确的。比如孩子说“我昨天要去奶奶家”,这时你就可以示范说“对,你明天要去奶奶家”,而不用去否认孩子,纠正孩子说的话。
10、让孩子描述事物并贴标签。比如让孩子尝一下蜂蜜,再尝一尝柠檬,让孩子描述它们有什么不同,“蜂蜜是甜甜的,柠檬是酸酸的”。
11、让孩子看到口语和书写文字之间的关系。比如孩子都喜欢涂鸦画画,孩子两岁以后他涂鸦的时候,我们可以问他这是什么呀,他说“这是妈妈”,我们就可以把妈妈俩字写下来,让孩子明白画中纸上的符号和口语之前的关系,孩子不会写家长可以代写下来。
12、帮助孩子编故事。比如我们手里正拿着钥匙,就可以和孩子一起编一个钥匙的故事。
13、让孩子转述故事。鼓励孩子给伙伴、给妈妈讲讲自己周末去哪里了,或者让孩子自己讲。比如妈妈可以说:“今天妈妈好累,可不可以你讲故事给妈妈听。”
14、让孩子讨论情感。孩子生气了,害怕了,当孩子有这些经历时,家长把孩子的感受讲出来,比如“天黑了,你很害怕。”
15、帮助孩子建立因果关系,“因为……所以……”。给孩子讲话时要逻辑清晰,条理清楚。
16、帮孩子建立积极的社会交往能力。很重要一点就是教孩子礼貌用语,比如“请,谢谢,对不起”等等魔力语言,在家庭中就能训练孩子,比如孩子说:“我要喝奶。”你就可以提醒他:“魔力的语言是什么?”引导孩子说:“请帮我倒一杯牛奶。”
17、故意犯一些低级的语言错误。比如“你有两个鼻子吗?”等孩子说出正确的。
18、坚持亲子阅读,持续输入。既要给孩子讲绘本,又要给孩子讲故事。
19、用歌声,音乐,童谣等丰富孩子的生活。等孩子熟悉了之后,还可以改编歌词和故事的内容。
20、听孩子讲话,鼓励孩子讲话交谈。一对一的讲话很重要,一来一往的交流对孩子语言的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
适用大点孩子的其他的一些方法:成语接龙,正话反说,传话,猜谜语,颠倒,生字卡等。
语言学习是有趣的,不是强迫的,我们说的所有方法都是要在一个自然的家庭环境里进行,家长一定不要想着教孩子,你是妈妈、是爸爸,不是老师,谨记你和老师是不同的,在家里就是要和孩子过真实的生活。
我想强调的一点就是家长的心态,有些家长会担心孩子说话慢,家长不要焦虑,要相信孩子有与生俱来的潜能,尊重每个孩子自身发展的时间点。如果一个家庭多种语言同时使用,孩子一般说话都会晚一点,但孩子一旦会说话了,多种语言都会说得既准确又地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时间表,所以父母不必自我焦虑,只需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