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刚毕业参加第一份工作时,当时是在一家建筑单位,是在工程部,负责跑现场,协调各单位。刚去的时候,觉得这个工作特别难,加上自己当时是个小白,整天跟着师兄满工地跑,看他怎么说,怎么做,然后记在心里,告诉自己,以后遇到这种情况,这样处理就好了。
这样的日子差不多过了三个月,公司突然有人离职了,缺人手,就把我安排过去了,突然要开始扛起责任,有些不适应,每天被分包单位弄得焦头烂额,发现师兄的那些招怎么都不管用了呢,然后就陷入深深的自责,渐渐的开始自我怀疑……
我可能不适合工程部,我这样想,“当时有人告诉我说我比较是个技术部”,我这样告诉自己,然乎自己不知哪来的勇气,奔着技术部不用和分包单位打交道的这种思想就打了报告,几天后我就来到了一个鸟不拉屎的深山建厂房……
带着作为一个技术员的深深憧憬,我准备在这个地方开始好好努力了
五天后我辞职了,裸辞……😰
现在想想当时的自己,觉得无力,觉得自己不适合,原因就是还停留在学生的思维,你现在问我后不后悔,我会讲有一点,不完全后悔的原因就是那样会让现在的选择没有意义
学生思维是什么
九年义务教育下来,然后上了高中,后边上了大学,十六年的学习过程,很多人的思维模式都会固化,上学的时候,我们太习惯于课上学什么知识,然后作业就是做相关的题,反正就是套,逃不出课上学习的知识的,而在社会中,你遇到的“作业题”不一定就是老师教会你的了,这道题可能你根本就不具备解题能力,这TM就很尴尬了,所以你的思维不能再是等待,而是要主动出击。
只有输入远远不够
从建筑单位辞职后,我现在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专员,零基础(Excel数据透视还是在面试期间学的),现在我还总是怀疑我们总监为什么会招我(→_→),面对全新的领域,我的思维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然后从各种产品知识开始,狂啃PPT,然后看着看着困得要死,然后我就在网上找各种教程,学习PPT,Excel,甚至PS……
在我打开教程的前一秒,我的心时恐慌的,我觉得自己再不学习,工作可能会干不好,数据可能又要弄错,但是当我打开视频的一刻,我不恐慌了,因为我没有空闲去恐慌了,打开教程好好看就好了
你有没有发现问题?
面对陌生的领域,我们很容易缺乏安全感,而缺乏安全感的最快的解决方法就是不去想,我们就会用其他的东西来填满,通过学习、购物、吃等等,而不去想缺乏安全感的原因是什么,怎么去弥补,怎么去解决。
要想收获,最快的方法就是输出
很多人在学习的时候,本能的想法就是我学的越多越厉害,我看的书多,我就比别人厉害。
前段时间我学习了PS,在网上找了一个很棒的教程,觉得自己看完这个教程就可以出师了,然后就疯狂的刷课程,然而前几天同时让我帮他吧一张图片用切片工具分割一张图,我却找了半天没找到这个工具……“熟能生巧”是我们挂在嘴边的,而熟就是一个不断输出的过程,只有输出,才会让输入变得更加有意义。
输出的方式可以有很多,和别人聊天也是一个输出的过程,记得前段时间看了一个电影《穿Prada的女王》,看完以后我觉得我已经完全理解这部电影了,然后第二天午饭就想同事推荐,巴拉巴拉讲了半天,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说的什么,完全跑题……觉得电影都白看了。有时候你想的,和你讲的其实会有很大的差别,二者之间最需要的就是不断地输出,这样你才能的到反馈,自己学的是否扎实,及时调整。
懂得输出,比输入更重要,从开始动手P图开始,从开始写作开始,从讲一个故事开始……
本文系半撇私塾新媒体创意写作项目里程碑作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