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生活已经教会多数老师:有时候需要沉默。
小宁是个很有脾气的小女孩,她的脾气不分时间和场合,只要她愿意,可以随时发脾气。
课堂上的小宁格外“挑战”人。
今日的课堂成了小宁尽显自己“厉害”的舞台!
有问题问到小宁,小宁不做声。
老师走到小宁近处,“弱弱”的问:你没有背过吗?
小宁抬头看老师,使劲白了一眼。
老师也“贱”,继续发问:你这样的好学生应该背过的。
小宁很静,继续使劲白眼。
其他的孩子们,有些“惊”、有些“喜”。
“惊”的原因是小静的表现。“喜”的原因是想看看接下来的“戏”怎么继续。
老师深谙孩子们心里,默不作声,继续上课。
小宁自己也没有什么其他表现,继续着她的“高傲”。
有人可能说这样的处理方法是不对的。应该把小宁的问题处理好,再上课。
其实非也。
若是课堂处理小宁的问题势必会影响其他孩子的课堂情绪,他们的关注点都在小宁身上。当全班同学的目光都射向小宁时,对于小宁来说会不会更加难为情?
所以把问题放在课后单独处理,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课后走廊里的小宁真实吐露自己。
“背不过,不着急吗”
“我不想把自己逼得太紧”
“可是我们的课堂并不紧啊”
“我没说你,是我自己不想逼自己”
“孩子,当你成绩下降的时候,父母没有和你聊过你吗”
“聊过”
“你爸爸”?
“不是”
“你妈妈和你聊些什么”
“分析原因,叫我好好考”
“有用吗”
“有用”
“那为什么课堂上的表现不像你自己”
“我说了,不愿把自己逼得太紧”
“可是现在不逼自己,将来会受处处逼迫啊”
“我没想那么远”
“那你可以想得近点,近处有什么目标”
“快乐就好”
“你觉得怎么样才是快乐的”
“不受逼迫”
“要是你稍微考得差一点,你会快乐吗”
“无所谓”
“你厌烦老师和你的谈话吗”
“有点”
“你觉得老师说的有没有用”
“对我来说用处不大”
“你不想继续了”
“这事,你说了算”
“我想和你聊聊”
“你愿意说什么就说什么”
“我想和你聊聊真实的你,我觉得现在的你不是最真的你”
“我就这样”小宁又使用了她的白眼神功,表示不想继续。
上课铃声解救了尴尬的老师和小宁。
老师的心思一看就明了,小宁的意思也不曲折。
若是以前的自己可能就是气愤,或者在办公室里说说此事,大家一起气愤。可今日不!
小宁的脾气不是一两天养成的,要想让她改改脾气,所以一两次谈话也没有这么神奇的功效。
在学生的眼里,小宁是“英雄”,因为她很“牛”!
在家长的眼里,小宁很“拧”,因为她不听话。
在老师的眼里小宁很“孤独”,因为她不快乐,也不“安全”,穿着“战甲”,仿佛四面楚歌又十面埋伏的样子。
多年的教学生活,一直觉得和家长间似乎少了一个“链接”。
一个孩子若是只知道学习,不懂得感恩,即使成大才,不一定成大人!
现在很多孩子到了“不识五谷,不分是非”的地步。
五谷,生活的基础和原色,不知五谷,意味着什么。怎样才能很好的让孩子们知道现在拥有的一切来之不易!
有位家长说:我已经尽力了,钱花了,情搭了,他就是不听话,我管不了了。
父母倾其所有帮助孩子,孩子觉得“负重”重重,世上这样的情感应该是理不清的“牵绊”。
当我们用力爱孩子的时候,可以多用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