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份的南京经历三场大雪,风雪洗礼降低了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却未能洗涤我乌烟瘴气的思绪。
每周“逢七日”,心情总慌张。以前还觉得,一周一篇怎么说也是小case,随随便便就能搞定,但是到了交作业的时候才发现——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这个月眼看就要结束了,2018的1/12就要过去,实打实才写了两篇007的作业。眼看就要断炊了,这进了腊月里,马上是新年,难不成真要躲过初一也想躲十五吗?
虽然从高中到大学一直是班上的吊车尾,能力不行,更重要是心思也没有放在眼前的事情上,总是人浮于事眼高手低,一张嘴一颗心,偏偏“少了”一双手一双腿。
彪悍一只猫有句话说的好:不去做,然并卵。之所以咸鱼不翻身,就是因为“懒”!懒也就算了,还总给自己找一大堆理由推脱责任。
每天工作还是八小时而已,烦心事不断不假,真没有到处理这些事非我莫属的地步,抱怨不能解决问题,既然不能去阻止那些总要发生的糟糕事,干嘛把自己看的那么“娇贵”?一个心里总是我、我、我、我、我的人,明显是看待世界的方式出了问题。是认知方式,导致了自己的眼界,也就是所谓的:思想决定命运,格局决定结局。
我一直在谋求突破与成长,渴望见证更好的自己,却总是说的多做的少,“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上面是这个月的心路反思,下面是这个月的收获。
正如一干前辈所言,不知道干嘛的时候去学学演讲和写作,于是斥巨资参加了南京当地的一个演讲培训班,有幸结识了在南京几个领域小有所成的几个80后创业者,他们有做微商的,有做汽车售后服务的,有做仓储物流管理的。
恰逢春节临近,学员们联谊一起吃饭,顺便听了一些“生意经”,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上次吃饭遇到覃老大,娜姐,“早餐王子”陈厚的故事先前有提到,看来饭桌也是有效学习的一个方式。)
虽然来自不同行业,但都有几个共通之处,一是目标原则清晰,定位明确;二是肯吃苦,能踏踏实实做事;三是愿意跨界学习,向外界借力。
说句实话,这三点我还都没有做到,尤其是第一第二点,一个好高骛远,这山望着那山高的人,目标怎么清晰,定位怎么明确?工作不顺心,自己的问题不解决好,换个工作就能好了?以前总觉得这是长辈教育人的话,但这些分享者是一个又一个真实的“活标本”,活生生的例子在面前,不去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还硬要自己去“身体力行”,看来不是懒的问题,是“傻”咯!
最近跟得到精品课spenser学写作,他说写作和做生意一样必须要有“顾客思维”,要站在读者角度思考问题,注意力如此稀缺,各家都在争夺用户时间的时候,别人不会看你自说自话的文字,这种文章是不可能10万+的,也正是缺乏这种思考方式,才没有朋友问我说:“你的《水大鱼大》读后感哪天能完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