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周阅读的是杰克·特劳特《人生定位》,其中有一段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
选择的暴力
全球的经济学家们使尽浑身解数,建议政府如何刺激人们消费,而消费者在眼花缭乱的刺激下更显得无所适从。特劳特在《什么是战略》[插图]开篇中描述说:“最近几十年里,商业发生了巨变,几乎每个类别可选择的产品数量都有了出人意料的增长。比如,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买小汽车就是在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美国汽车商生产的型号中挑选。今天,你要在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丰田、本田、大众、日产、菲亚特、三菱、雷诺、铃木、宝马、奔驰、现代、大宇、马自达、五十铃、起亚、沃尔沃等约300种车型中挑选。”汽车业的情形,在其他各行各业中都在发生。如何在竞争中胜出并赢得顾客,就成了组织生存的前提。
这种“选择的暴力”,只是展示了竞争残酷性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知识社会带来的信息爆炸,使得本来极其有限的顾客心智更加拥挤。根据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米勒的研究,顾客心智中最多也只能为每个品类留下七个品牌空间。而特劳特先生进一步发现,随着竞争的加剧,最终连七个品牌也容纳不下,只能给两个品牌留下心智空间,这就是定位理论中著名的“二元法则”(杰克·韦尔奇1981年上任通用电气后,就是运用了这一法则,将不属于“数一数二”的业务关停并转,而不管其盈利有多么丰厚。此举使百年通用电气因获得了顾客心智强大的选择力量而再续传奇,也为韦尔奇赢得了“世界第一总裁”的声誉)。任何在顾客心智中没有位置的品牌,终将从现实中消失,而品牌的消失则直接意味着品牌背后组织的消失。这才是全球市场中不断掀起购并浪潮的根本力量。
---------------------------------------------------------------------------------------------------------
顾客的心智有限,所以每个品类下活到最后的只能有两个品牌,就像可乐品类下我们只记住了可口可乐和百事,电脑芯片只有Intel和AMD,牛奶只有蒙牛和伊利。商业竞争下,我需要做的是如何让自己的团队进入前二,这样才能获得顾客的认可,活得滋润。
2. 就目前而言,我想在人工智能领域深挖,那公司为什么需要我?
2.1 我对算法理解得足够深:当优化效果不佳时我能迅速地判断出来哪些参数出了问题。所以我的核心竞争力是对算法中各参数的意义了如指掌,每个参数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2.2 我的代码功力足够强:当服务器宕机时,我能迅速找到问题所在并进行代码的修改,所以我的优势体现在代码编写的速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