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我国今年确立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社会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史也正反应了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式。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生产力也还处于发展初期,百废待兴。绿水青山,空气清新,天空蔚蓝,我们的生活犹如一幅画卷。我记得我家门前就是一条小溪,村民真的是有在小溪里洗米洗菜;后来就有孩子们在小溪里游泳,玩耍,村民们也开始在小溪里洗衣服了。
进入90年代,我国的经济慢慢地进去快车道,但是大部分的项目都是能源消耗性项目,经济发展了,但污染也加重了,能源也慢慢地在枯竭。环境在恶化,温度在上升,我们渐渐的在感受着环境恶化反馈,也慢慢理解人与环境的共生共荣。
2000年后,我们的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我觉得这段时间对环境的破坏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环境的破坏当然也带来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美国之后。国富民强之后,党中央也提出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一度提出保护生态就是保护子孙后代。
习主席现在已经保护生态提高到国家战略,小小的县城都能感受到保护生态的理念。创全国文明卫生城市,垃圾分类,这些概念都声入人心,我儿子每次都提醒我,爸爸,垃圾可不能乱扔,要学会分类再扔,如果你不会的话,我可以教你,我们老师都有教我们的。
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我们要做到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让我们的国家国富、民强、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