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三盗
今日,同事对接一客户,需要本人帮忙电话做沟通。
连着拨了两次,均未接通,直至第三次,客户才接的电话。
“您好,请问是××吗”,我很客气地开场,并做了自我介绍。
刚开始还算正常,但没过几分钟,客户开始急躁和不耐烦,语言里充满火药味,甚是咄咄逼人。我始终保持谦卑的姿态,就其关心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本就接解决方案跟其说明缘由时,他变得极度不耐烦,就差骂出脏字,果然未等开说,他已直接挂断了电话。
后来,跟同事做了进一步的了解,他年龄在三十岁左右,而且最近刚喜得贵子,但是脾气比较大,他们发给他的很多微信,也是爱搭不理。
当然,同事是公司的一个小姑娘,人活且伶俐,开朗大方,深受同事们的喜欢,但与此客户接触以来,已被逼到没了脾气,甚至是开始口出脏话。对于一个年轻小姑娘,如果不是遇到糟心之事,不至于在公司的场合不顾形象地吐槽。
公司、客户毕竟是两个不同的利益主体,站的角度不一样,各有各的权利主张,这都无可厚非。当然,一个巴掌也啪不响,客户态度不好虽有不妥,但一定跟公司与其发生的一连串事情必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没有无缘无故的生气,也没有无缘无故地笑脸。果然,公司之前出过一些事情,确确实实是产品某个方面的瑕疵,虽有不快,但至少很好地解决了,或许这是客户怨气的起始。
但凡是跟人打交道的地方,肯定少不了分歧,但是火气冲冲,不论占着多大的理,都是在给自己降分。如果说一个心智成熟的人会很少生气,我想不是因为他(她)的脾气怎么样,而是有能力看到事情的本质,而不是在表面现象里打转,也不会因为细枝末节无端地宣泄,有能力去收敛情绪,用理智与智慧去解决所遇到问题。假如客户能够冷静下来,客观地指出我方的问题所在,并提出自己的利益主张,我想这是一个最好的解决方式,也不至于将事情逼入死胡同。当然,如果我方能够在一开始就能站他的角度去帮助他,而不是冷冰冰地陈述事实的话,也许事情是另外的结局。
客户挂断电话后,他向老板投诉了我,本出于好意帮忙,反倒被投诉,心里也会窝火。
我倒没有任何的气愤,或者不开心,至少个人觉得还算专业,不随性地泼洒情绪。
去年的夏天,去天津拜访一个客户,他四十岁多一点,永远都是一副笑脸。那一天还有其他的客户在场,他不仅和和气气,最后吃完饭,依次将客人送到地铁或停车场,来来回回半小时。他本可以指指方向就好,不必如此“殷勤”。那天我赶回车站回京,他同样舍下自己手头上的事情,将我送至火车站,并一起吃了晚餐,待我上车后他才返回公司。
我不过一个公司的员工,并非他重要的客户或者领导,但是他作为老板却如此谦卑,并未因为他身段放低,而被人肆意利用,反倒对他更为敬重,也是这么短短一天他给我上了深刻的一堂课。
如果生气就能解决问题,那么这个世界将变得简单粗暴,又将陷入复杂的漩涡。
我7岁女孩说过一句话:你生气的样子一点都不好看。
为了自己和他人,还是少生点气。
题图:来自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