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不知道这是居家办公的第几周了,宅出了一个新高度,但还蛮享受这种状态的。长期独自在家待着,受外界干扰变少了很多,除了正常的工作,其余时间可以静静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在家办公很巧妙的替我解决了我一直以来不太擅长拒绝的无用社交难题,也很自然的减少了社交软件上的消耗。
现在软件使用时长最长的变成了微信读书。跟书接触的时间越长了吧,人会变得越来越冷静,对自身或对周围的事物观察也多了,产生了很多思考,甚至能感觉到心智在进一步的变成熟。这段时间也体会到了时刻保持反思的意义。
以前反思并没那么频繁,一天天的有重复有不同都是过了就过了,很少会刻意多花时间想想,除非某个时间发生了让自己比较刻苦铭心的事儿,才会停下来回头看看。以前觉得就是先别管这么多,动起来再说,快才能追上人家。现在却并不觉得做得多就是好的,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节奏,不能一味地追赶别人,相反,现在觉得“慢慢来”反而更好,迷茫是需要慢下来避免让它越变越多的。
以前大三就有一次实习面试结束后,其中一个老板跟我说:从你的简历看,你确实是蛮努力也蛮优秀的,相比很多同龄人你做了很多事情,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有个问题,就是给我的感觉你走了很多的路,但至今你还没有一条走很久并且会继续走的路。我觉得你往后应该慢下来想一想了,而不是继续大步向前。
确实啊,以前的我就是这样的,一上大学就想着这四年我不能荒废,特别自己没有拼爹拼娘的资本,又在一个双非学校,这四年我要更努力地提升自己,以后就业才能在茫茫人海中展露一点点自己。一直以来,本就不是个很自信的人,所以大学各种有机会锻炼自己的地方都逼着自己硬着头皮上。四年结束了,四年时光的确没荒废,某些方面看似是取得蛮不错的成绩,可是到现在的我看来,过去的努力其实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成长,换现在的话说就是无效的瞎忙瞎努力。
对未来依旧迷茫,方向依然不清晰。在如今外界环境充满动荡和不确定性的时刻,内心焦虑而慌乱。这种心态是因为担心如果公司经营长期受到打击而不得不采取节流方式裁员的时候,我很清楚我大概率就是那个被裁的,因为我在这公司并不是无可替代。
那被裁之后的我该何去何从?这才刚毕业呢,唯一一份主业收入就中断了,副业的投资收入在这种行情下更不稳定,此时家里的老人还需要依靠我,弟弟妹妹也需要我的帮助。这段时间也看过不少现实案例:店铺倒闭,工厂裁员,家庭的唯一经济支柱失业了,对着镜头大哭。在这个现实世界里,最先击倒某些家庭的并不是疾病,而是贫穷。
看到这些,我还庆幸我还有工作。朋友说我杞人忧天,但我觉得这不是不可能的。最近跟manager聊天聊到,公司目前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有些流程需要转化,已经有一个部门被取代了,虽然不是因为疫情的原因,但这也是一个警告。
这里逆向思维思考一下,我的工作现在看是还需要人工的,如果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程度,我们数据分析部门中哪种人才会避免被裁呢?我在这个部门工作,我个人的优势是什么?如果说尽职尽责,那这根本不是优势,这只是工作应有的态度而已。如果在这个流程的owner不在的情况下,我能不能独立完成?如果我就是这个流程的owner,面对工作中碰到的special cases, 我能解决吗?如果碰到了客户对某些数据错误的投诉,我清不清楚audit的逻辑?错误原因找到了,什么样的解释客户才会满意?
这还只是简单的一举例,就能发现为啥自己还是个螺丝钉了,以前自己真的是没认真的想过这些问题,还只会想:
“哎!工作量好大啊!”
“咦?这个Data怎么收的?问问老大吧”
“又bug了,咋办?”balabala......
工作中该思考的事情其实有很多啊,平时机械性地工作永远是在表面,一个好的员工哪怕是做很简单的工作,都能站在owner的角度去总结和思考。leader之所以成为了leader, 就是因为面对一个问题自己有能力独立解决,所以对全市场数据收集规则最熟悉的,对SQL运用最自如的,回复ticket最快最让客户满意的这三种人应该是可以保留的。
换个角度,如果整个公司都需要大裁员,哪种职位才最可能避免?一是能够维持公司系统正常运行,促进自动化进程的技术人员;二是谈判能力,挖掘市场能力强的业务部门。或者从公司营业收入来源的方向思考一下,公司的收入主要由哪些岗位的人创造的?公司没有了哪些岗位的人就不能正常运转的?
要思考的是,每个人的时间都有限,外界变化的速度会越来越快,努力的方向不应该是随便的想提升哪方面就哪方面,而应该是要针对性地去培养能尽快变现的能力(这让我想起一些很厉害的大V)。反思不单是要在回顾自己的过去时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也要时刻关注身边的变化,及时调整前进的方向。
在任何一个时代,“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永远适用。我一直觉得要有危机意识,没有什么是可以永恒的,安全感还是要自己给自己,这也是为什么人要终身学习。一个人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让自己不可替代,建立自己的人生护城河越快越好。技多不压身,技少,那就更要让那个仅有的技能变得能打能扛。
(结尾碎碎念:突然欣慰自己有通过写作的方式去复盘,如果我没这么做,我或许永远都不会这么去思考。而且写这篇之前有些角度我都还没想到的,但写着写着就突然意识到了!现在回看都难以相信我竟然想到了那一点?!体会到了大V说的写作其实是个非常享受的过程,给自己一点对话的时间,效果和感受都会真的给予你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