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了一种叫病,名字叫孤独

图片来自网络

上初中的时候,同学们的QQ空间里经常发一些“非主流”的话,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就是“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长大了,人们不再把孤独挂在嘴边,但直到现在,身边也不乏有人隔段时间就发个朋友圈,一个人默默的坐在酒局的一角,感叹身边的灯红酒绿也都与自己无关。


约翰·T·卡奇奥波(John T. Cacioppo)是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心理学教授,也是该校认知与社会神经科学中心(Center for Cognitive and Social Neuroscience)主任。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一直在研究孤独感。他说,孤独感与口渴、饥饿、疼痛很相似,是一种反向讯号。

卡奇奥波表示:“拒绝承认自己的孤独感,就像拒绝承认自己饿了一样,没有意义。”不过他也说,“孤独”这个字本身有负面涵义,意味着一个人不善社交或无法自立更生。


这种没有被言说的污名,从打给Silver Line的电话里很能看得出来。Silver Line是一个为老人服务的24小时热线中心。这些老人家打电话来,是为了满足生活的某种基本需求:与他人保持联系。大部分去电寻求建议的人,问的都是,比方说,“怎么烤火鸡”这种问题;有些人一天会打上好几通。有位女性每小时都会打这条专线问时间。只有极少数人会坦诚地讨论自己的孤单感受。

这种孤独感对于异国他乡的留学生来说也显得极为明显。相比于国内丰富的夜生活,英国的生活方式是相对来说无聊的。吃中餐,唱歌,打游戏是为数不多的几项社交活动。大二的那年暑假很放纵自己,连续一个月几乎每天都在ktv度过,夜晚12点才是一天的开始,唱歌喝酒到早上,大家一起去麦当劳吃早餐,然后去朋友家继续喝酒玩游戏。中午回家睡觉,晚上再去下一个局。。。

其实,在那段时间,最怕的,就是独处。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无所事事,感觉全世界发生的事情都与我无关。就算看综艺看的哈哈大笑,回过神来就会发现整个家里回荡着的,只有自己的笑声。


诗人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把孤独感描述为“不可丈量的恐怖”。那是一种悄无声息的伤害,在夜晚的时候一点点吞噬你。而留学生这个群体,由于缺少父母在身边的关怀,少了一些安全感,就很容易感到孤独。

很多人说孤独是一种病,那么我想很多留学生都得了这种病。但其实,一个人的时候,我们不妨正面的看待孤独,转变自己的心态,锻炼自己独处的能力。要理解短时间的孤独是正常合理的,要相信自己能够有能力,有勇气面对孤独。因为孤独不是一种病,而人类,不仅对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有渴望,在有的时候,我们也有对孤独的追求。

图片来自网络

对于小孩子来说,一定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安全感,这样才有益于培养孩子独处的能力。


对于留学生朋友来说,时间相对宽松自由,那么,利用独处的时间,培养自己的兴趣,是一种很好提升自我的方法。自己在家做一餐美食,练练书法,画画,跳舞等等,都有利于提升自我修养。

要相信,我们并非只为爱而生,就算活的孤独也一样能活得精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的人生出现了一种常态,叫做遗憾。30岁之后,我不再敢轻易承诺,我怕一不小心那个承诺就成了我人生中的遗憾。我以为好...
    那年小雪阅读 3,089评论 0 1
  • 家乐_d356阅读 1,351评论 0 0
  • 今天是不开心的一天。 各种事情纷纷而来,不分先后,搞得我精疲力尽,这不,刚撂下电话,想起来今天还没有打卡,赶快把今...
    涡孩缇阅读 1,099评论 0 0
  • 今天开始想要写写简书,记录一下平时枯燥无味的生活了,有想法开始就会有思想记录,我以为自己还是年轻的那一类人...
    小清新的二娃阅读 1,234评论 0 0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