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
一、 取与舍
刘墉在《取与舍》中讲了一个外国女医生在哈佛医学院准备参加国家医师执照考试时,有位学长教大家列出复习每一科要花的时间,譬如“组织学”第三章需要二十九分钟,但是“心脏血管病理学”则要花三小时五十八分钟。
虽然不知如何精确至此的,但是刘墉发现了其中取舍的问题。他的意见是,假使“组织学”是三百页,时间只有二十九分钟,这点时间只好大略翻翻以前的眉批和重点,甚至看看索引和目录,从那里回想一下上课时学到的东西。
这个方法的特点是可以用有限的时间对通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和掌握。试想一下,只有这点时间还按部就班地一页页看过来,又能复习多少内容呢?结果自然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里的舍,是舍掉一些细微的内容,得到对整体的了解。
当然有些情况不能一概而论,要因人因事而宜。比如,若对通篇内容已基本掌握,但有些重点难点尚未攻破,就需要用有限的时间着重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这也是一种取舍。
在知识爆炸信息爆炸的当下,除了课业,要学习了解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很有限,如何取舍尤为重要。
一个人的取舍直接映射出其价值取向,是选择经典还是流于庸俗,是走近大师还是热衷偶像,其结果最终会决定一个人心灵的高度,于一言一行中透射出人文素质和气质的不同。
二、一时二用
在《一时二用》中,刘墉举了儿子的例子,我觉得很有趣。有一天晚上夜半时分,他先是听到儿子开微波炉的声音;隔两分钟又听到他切东西,刀叉在磁盘上的声音;又隔了好一阵,听见放洗澡水的声音;再隔了半天,听见他开收音机的声音;又隔了二十分钟,突然听到“砰”的一声。
他一而再地被吵醒,看看钟,已经两点,很不高兴地出去骂儿子。儿子却理直气壮地说一点没浪费时间,开微波炉是为了热火腿;用刀叉是为了把起士切成小块;后来水声很吵是因为白天上了体育课要洗澡;开收音机是因为外面已经下了好几个小时的雪,要听听明天停不停课;后来发现不停,于是收拾书包,收完书包扔在地板上,所以发出“砰”的一声。
我读到这里实在忍俊不住,觉得儿子理直气壮得着实可爱。
刘墉给儿子讲道,这些事情完全可以一时二用,甚至一时三用,那样只要用一半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同样的事情——按好微波炉之后,可以不站在旁边等,立刻切起士,东西切好,火腿也热了。然后,可以先去放洗澡水,再打开收音机一边听广播,一边吃东西。再不然,也可以坐在浴缸里听收音机,并想想第二天要带到学校的东西。因为想过一遍,收拾书包的时间必定可以缩短。
他还讲了自己如何在看新闻的同时,利用广告时间烧咖啡、开电脑、发传真,在短短的时间里,既没错过新闻,也没误了工作。
读到这里,我马上想到了你,和刘墉真有一拼呢!你不是也经常一边看电视,一边在按摩椅上做按摩,一边利用广告时间去洗碗吗?而且,我发现,利用广告时间做事,因为惦记着正片,效率不是一般地高啊!
虽然我们很难做到像刘墉那样把每时每刻都用到极致,但是我们可以学习这个方法(在这里我要严重自我反省一下,通过对照反观,发现自己已往浪费的时间实在太多,惭愧一下呵~),把要做的事情先在大脑中过一遍,然后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就可以大大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了。你说呢?
三、安静与喧哗
“如果不断有干扰,两个小时办不了什么事。被打散成四个三十分钟的两小时,绝不等于连续两小时的效用。”对这段话,你也像我一样深表认同吧?所以就要根据情况,调整掌握好学习工作的最佳时间段。
在这一节的最后,刘墉写道:“当别人学习的时候你学习,别人看电视的时候你上网,远比别人学习的时候你上网,别人看电视的时候你学习来得好哇!”
亲爱的,是不是很有些感同身受?
四、大时间与小时间
在这一章里,他还是举了儿子的例子,在一个九天的假期中,儿子安排了复习功课、从图书馆借书、写报告、找同学聊天、看电影等事项,但是因为没有合理地安排好时间,导致最后两天很是仓促狼狈。
原因在于他没有分事情的轻重缓急,用大而完整的时间,做了细碎的小事。等“事到临头”,才用有限的两天,赶大的报告。又不眠不休地准备考试,效果可想而知。
看来,日后取得了很多成就的刘轩,也不是生来就非凡的,也有着许多和我们一样的毛病。只是,他的非凡之处在于,他通过努力,改掉了自己这样那样的毛病。
五、先后顺序
“当你有许多事要做,又一样也不能省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安排顺序。你会发现顺序不同,能造成极大的差异。”
其实,这个“先后顺序”,与前面的一时二用、安静与喧哗、大时间与小时间道理上都有相通之处。说到底,还是统筹兼顾、合理利用时间的问题。
就像刘墉在“大时间,小时间”中给儿子的建议:一放假就去图书馆借书,一次把写报告的参考书和消遣的小说都借来。先看参考书,用六七天去写报告,中间找同学聊天,看场电影,翻翻小说散心。再利用最靠近考试的两天准备考试。很显然,经过了这样统筹考虑的时间安排更从容,也更有成效。
这些天,我有意识地练习用以上方法提高时间效率。比如,早上运动回来,时间比较紧张。我先将热水壶接满水,然后接通电源,再抓紧洗好大枣、枸杞等一一放入,在烧水的同时,开始洗漱。
是先将清水接通电源还是等大枣、枸杞等都洗净放入后再接通电源,我思量了一下,最后决定按上面的顺序进行。这样就可以在加热烧水的同时,洗大枣、洗枸杞、洗漱,一时三用。而且因为洗大枣、枸杞很快,水壶又刚刚加热,所以也并不影响大枣、枸杞熬煮的效果。
还有,每天晚上泡脚前,先打开水笼头往桶里放热水,放水的同时洗脸,敷上面膜。然后,一边泡脚,一边做面膜,一边上网查资料或看书、写字,等面膜时间到了,脚也差不多泡好了。你看,我是不是也和你们有一拼了?
其实,你说你看过这本书的,那我为什么还要坚持啰嗦这么多呢?因为我太了解你一目十行的阅读速度了,那样的速度是我羡慕的。可是我也有一点点担心,那样神速的阅读是不是只在大脑蜻蜓点水,用不了多久就风过无痕?
当然,我希望这只是我的一厢猜度。也许我家的宝贝就生来非凡,既能保持一目十行的阅读速度,又能留下抓铁有痕的深刻印象呢。如果是这样,那这啰哩啰嗦的一大篇你就只当是复习一下下啰——谁让你说过你就喜欢我磨叽你呢^_^
刘墉说,为什么我们出去旅游的时候,不过两三天,感觉上却好像两三个星期一样长?——因为内容丰富。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一个特别深切的感受,就是天天盼望着过年,感觉一年怎么那么那么长,总也不到头似的。而年岁越来越长后,就有了光阴似箭的感觉,一年一年转瞬即逝。
道理是一样的,小时候处在不断成长的阶段,什么都新奇,生命的内容丰富多彩,日新月异。成年以后,日复一日的生活少有变化,使得每一天似乎都大体相同,自然就感觉过得快了。
那么怎样将有限的生命拉长呢?刘墉也给出了答案:“为什么上帝给每个人的时间都一样,有人的成就却大得多,好像活了别人的两辈子?因为他们懂得利用时间。”
平凡如我们,姑且不谈多大的成就。却完全可以合理利用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使生命变得更加丰富。当有一天回首人生,或许它同别人一样长,但是如果它比别人宽,比别人丰富,是不是也就相当于“活了别人的两辈子”?
好了,就到这里。
祝快乐!丰富!
爱你的妈妈
2013年5月30日于长沙
另:你曾不止一次说过让我给你写字帖,其实我很惭愧的,因为书店有那么多好帖嘛!虽然也许你是藉此激励我,但我还是很重视你的提议的。这封信的每个字(我查了一下,差不多有三千字呢)我都是很认真地去写的,权当字帖吧。这样,既给你写了信,又完成了字帖的作业,也是一时二用呢^_^
后记:今天整理这封信,发现刘墉的观点与现在盛行的时间管理有很多同工之处。比如,“一时二用”里说的“把要做的事情先在脑子里过一遍”相当于时间管理中的“晨间日记”。“大时间、小时间”和“先后顺序”中讲的道理与重要的事情优先做的“吃青蛙”理论相同……总之,时间管理即人生管理,管理好时间也就管理好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