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宝山地理条件


我们的自然村叫巨宝山,它不同于周边的某某窝堡,可能是当初的开垦者期盼在这块土地上能过上富足生活的愿望而起的名字。村庄只有几十户人家,我们的生产队有高家、袁家、孟家、曹家、张家、邢家、林家、孙家、李家……其中以孟姓家族人最多,民兵营长、妇女主任都出自孟家。

还有一位来自县里的“五七”干部姓靳,听说是下放到生产队劳动的,他也非常关心我们这批知青,他的儿子女儿和我们一起干活,是我们知青的好朋友。

村里家庭年龄结构都是两代人,长辈四五十岁,他们的第二代和我们同龄,有几个成家的,记忆中还没有第三代。由此可见,他们都是巨宝山的开拓者,上个世纪的四五十年代来到这里定居,在科尔沁草原的边上开垦土地,成家立业,成为巨宝山的先民。

独特的地理条件,使他们比其他村庄有了些优势。生产队利用临近草地和大草原的条件,养了大批的牛、马和羊。马和羊长大后卖钱,是生产队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在牛栏里经常加些土,和牛粪一起经牛踩踏,经堆积发酵后形成绝好的有机肥料,开垦的黑土地上于是有了充足的农家肥,粮食和经济作物的收成总是高于其他生产队。

记得在我下乡的两年,生产队每十个工分的劳动报酬可达到1元四五角,也就是说,在农忙时1天记20个工分,收入可以达到3元钱,这在当时干部、工人月工资只有三四十元的年代,已经很可观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郑重声明,本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文参与“【不一样】之 时间”征文 一九六九年,十月初。 十辆解放牌汽车,每辆...
    小筑梦阅读 9,138评论 21 309
  • 【郑重声明: 文章系原创非首发。首发平台江山文学网、今日头条,ID: 足行两行泪,文责自负。】 第一章:艰...
    读秒阅读 10,489评论 40 370
  • 知青往事 学院词人 “知青”是一个历史概...
    学院词人阅读 9,173评论 6 12
  • 今天是正月初九,年过到这个份上,回家探亲团聚的游子们也应该背起行囊再返第二故乡了。根据老皇历的胶东习俗,这里...
    诺兰齐阅读 10,568评论 0 2
  • (一) 一个六百多人口的村庄竟分为四个生产队。依附在山坡上二十多户人家被一条又长又深而毫无水迹的大沟齐刷刷的隔开,...
    纤辉映雪阅读 10,238评论 77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