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累,为什么还要那么拼?
文:沉香红
最近我一直在想,为什么自从有了孩子以后,我这个胆小如鼠的女人,会忽然激励自己要学会开车。
昨天,我的闺蜜来看望我时讲了我们之前单位女同事的故事。她说,有一年冬天,同事一家三口一起回乡下过春节,大巴车最初说可以送他们到村口,后来各种借口将他们丢在途中,虽然他们穿的很厚, 但是依然在等车途中冻得瑟瑟发抖。
作为成年人,他们认为只有城市五六站路的距离,并无大碍。然而此刻,与他们一起走路的,还有一个五岁多、身体刚刚康复的儿子。
人在囧途,总是世事难料,当他们刚下车准备朝家里走时,忽然狂风大作,南方的天气说变就变了。
这时他们默不作声地走着,因为行李太多,孩子也只好自己徒步前行。那年, 他们经济依然拮据,还没有买属于自己的第一辆车。
回到家里,孩子就开始发烧。春节一家人除了忙碌着招呼亲戚,就是照顾生病的儿子。
那天晚上,儿子发烧非常严重,按照在城市生活的惯例,他们可以很快叫滴滴打车,可是这里是乡下,夜深人静,许多人都已经入睡,更何况如此冰冷的天,他们怎么好意思去敲邻居家的门呢。
晚上他们在一起商量,要如何凑够十万块钱,去城市月供一辆车。
最初她很害怕开车,因为大城市的交通非常容易瘫痪。可是每当她想起被大巴车司机骂骂咧咧丢在路边的狼狈样子,每当她想起五岁多的儿子默默跟着他们后面前行的脚步,作为母亲,她不忍心孩子跟着他们吃苦。
大概三个月的时间,她考来了驾照,又咬咬牙挤时间每天练习开车。每天他们早上先送儿子上学,再是老公送她到单位,之后看着老公开车离开,她觉得生活有了奔头,终于她不再需要带着儿子追赶公交,终于她不再因为害怕错过30分钟才一趟的公交车,而提前叫醒熟睡的儿子。
都说女本为柔,为母则刚。大概便是这样,她从一个被家庭娇惯的小公主到结婚后成为一个人的妻子开始学习做家务,有了孩子以后戒掉了睡懒觉的习惯,每天早起准备早饭,她发现,女人的蜕变不只是因为梦想,更是因为幸福的家庭。
一个女人一生有两大梦想,一是有一个幸福的家,二是有一个实现梦想的机会。她如今在我们公司混得风生水起,是我们钦佩与欣赏的女领导,也是在家庭里被老公称赞女神的小女人。
在我辞职之前,有一次她在公司加班,丈夫与儿子来接她下班时,我无意中碰到过她一家三口。儿子非常开朗、活泼,逢人就打招呼。那是非常和谐与幸福的一家人。
但是当我得知他们以前的生活时,才明白每一个光鲜亮丽的人背后都有一段艰辛与酸楚的路。
记得刚买车的那年,她说自己很拼命在工作,而她老公就职的公司却出现亏损状态,并且面临破产。那时他每天在外面忙着找工作而她其实已经知道,却每天要假装并不知情。
她常常会说,没有谁的幸福触手可得,任何一个家庭,任何一种幸福都需要我们潜心经营与用心去付出。
大概这样,我总是会想起她,也会偶尔打听她近来的生活。而前不久,我也有了自己的第一辆车。
这辆车是我少女时期梦想有的红色甲壳虫,然而在一个阳光晒到屁股的早晨,我接到一个电话,很熟悉的声音对我说:你想要什么礼物?
我家老爹从不浪漫,出生在北方,表达感情也总是那么拘谨与寡言。但是这应该是我一生中感受到最浓烈与直白的一次爱吧。
当我还在电话这边思考,老爹今天是中奖了,还是拿到了工程款时,他说:我在来西安的路上,一会带你去买一辆甲壳虫。
就这样,在我这个穷得只吃得起饭的阶段,有了一辆以父爱之名的车——红色甲壳虫。
过去我除了照顾儿子、写作,多余的闲钱都用在了旅途中,然而当这辆并非我自己奋斗而来的车,写上我的名字时,我除了内疚、自责,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快速地成长与优秀起来。
日子越来越忙,我在互联网教学,很少愿意去学习开车,也大概如此,那辆漂亮的甲壳虫经常落满灰尘。
那晚我与儿子从新家出来,依旧准备滴滴打车,可是新房位于一段比较偏僻的、还未被开发的路段,每到夜晚八点左右,就很难打得到出租车。这时我决定带着他朝繁华路段走一走。
儿子只有四岁,最初很乐意陪我散步。然而这毕竟是北方的冬天,一到夜晚寒风凛冽,他走了一站路就决定罢工,让我抱着。
可是他已经很笨重了,我一个一米六的小女人怎么抱得动呢。抱着他走了不到十分钟,我就气喘吁吁,开始抗议,这时他只好下来自己继续走路。
看着他孤独地走在人行道上,一辆一辆大卡车扬尘而去,我很是自责。我是多么失败的母亲呀,父亲为了我们出行方便,将车买好了送给我,我却不会使用,甚至不愿意使用。
看到孩子陪着我走在黑夜没有路灯的人行道上,我一遍一遍说服自己,必须下定决心努力学习开车,不为别的,只希望儿子不因我的懒惰与笨拙而受罪。
有许多人说,孩子就应该去吃苦,我也一直在尝试着锻炼我的孩子。但是我希望他吃的苦,是因为他为自己的人生在铺垫,在锻炼,而不是因为母亲的无能与笨拙。
我曾经有一个朋友,他大学毕业以后就听从父母的话,稳稳当当选择了留在他们身边工作。他读书的时候成绩很好,可以考一所名牌大学,但是他父母经济条件一般,他不得不选择了一个能尽快就业的普通高校。
后来他结婚以后,父母跟他们生活在一起,妻子因为两代人的思想观念与生活习惯常常感觉不适而总起冲突。而偏偏此时的他总是会袒护母亲,只因他心里清楚,父母曾经在养育他 适合几多艰辛与不易。
其实在中国的大环境下,有许多父辈年轻时吃尽了苦,老了以后依旧在吃苦。年轻人便将这份沉重的爱背在身上,并将这份言听计从,认为是回报与爱。
听说他们家境一般,我便托人为他父亲介绍了一份相对稳定又轻松的工作。但是问题却出来了,他的母亲认为父亲一辈子没有出过远门,就算出去,也会不放心。
我试探性地问了一下,你的父亲前半生出去外面闯荡过吗?他摇了摇头说,父亲一生都在村子里种菜、卖菜,很少出去。
开始写书以后,我去过大大小小30多座城市,偶遇过不同群体,也听说过不一样的故事。在我看来,没有一个时代只出穷人,不产富人,就像现在这个社会,依旧有的人一贫如洗,有的人家财万贯。除了那些幸运的煤老板、暴发户,其实有许多经济优越的人,都来自于舍得付出、拼命努力。
有一些人年轻的时候,时代不好,没有机会读书,只学会了一门手艺。
后来随着时代的进步,他们不断的尝试不同的工作,最后也折腾出了一番事业。有的人无论生存在哪个时代,都会觉得自己就是被命运忽略的那个人,每天干同样的工作,从最初的生疏到后来闭着眼睛都能去做,永远在重复单调与没有挑战性的事情,久而久之,非常平庸。
我猜想,一个人年轻的时候每天坐在办公室喝茶、聊天,得过且过,老了以后贫困潦倒,在供养孩子的时候,十分吃力,是不是他的儿子就更应该感恩戴德去感激父母的辛苦与不易呢?
在各类教条文化影响下,越是贫穷的孩子,负担越重,除了他们本身要担负的经济压力,还有一部分来自于亲情这份沉重的责任。
中国的一些影视剧里,总是在推崇一种富二代仇视父母,穷二代感恩父母的镜头。
可是生活中并非如此,当我们走进生活相对富裕的家庭,你看到的是尊重与教养和谐与快乐,而相对贫穷的家庭则经常充斥着争执与抱怨,打击与诋毁。因为贫富差距,就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与智慧的差异而形成。
因为穷人太多,所以正确的思维总偏向穷人更加努力,穷人更加勤奋。
不,作为一个母亲,我不认为自己无能,就意味着自己的爱更伟大。或许只有我足够优秀,足够努力,足够无所不能,我才认为自己有资格爱得更好。
这是我理解的爱,也是我从无能到无所不能奋斗的原因。
从学习做饭,到学习开车,从月薪2000元到年收入20万,从一个少女时期每天翘课、打游戏的问题少女到结婚以后成为一个积极上进、乐观开朗的母亲,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因为我的无能,而背负“欠”我的这种负罪感。
如果我足够优秀,我可以分享资源与机会给他,如果我自己无能,我没有资格对他说,我的爱有多么不易与厚重。
【完】
转载此文,请与本简书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