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晚去学拉丁舞了。体验课,两小时。
学舞蹈的初衷是锻炼身体和树立自信,借助舞姿的灵动让自己更鲜活一些,自然一些。然而体验的结果却是:跳到后面我彻底不动了,还没结束就仓皇离场。
尽管后来老师客观地和我分析其他人都学了好几课,我刚来又没舞蹈基础,跟不上很正常,多练几次就好。我不知道怎么跟他说,我真正介怀的不是自己跟不上,而是:我不敢跳了。
当老师在前面教,我们跟着学时,我能正常的模仿动作,但一到老师转过身说 “你们做一下,我看看你们的动作” 的时候,我身体立刻就绷紧了;当他目光扫到我这边,或者朝我这里走来时,我就彻底死机了。最后压倒我的稻草,是分组展示时,另一组人的目光,和笑声:“ 她好僵硬啊”
我羡慕地看着她们自信娴熟的跟着老师的节奏和步伐,再看着镜子里木讷呆板的自己,无论理智怎么说服自己慢慢来,我终究还是一步也不敢再迈。带着更深的自我否定躲回自己的空间,一遍遍问自己,你究竟在怕什么?
是太渴望自己是绽放的姿态,太奢求得到肯定,希望自己在别人眼里是更优秀的,希望自己可以融入进那个氛围里去吗?
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满心期待自己开的花会像那绚烂的玫瑰,而小心翼翼开了一点后发现,开出的不过是不知名的山花。然后,剩下的花都不敢开了。
02
《内在的探索》里提到一个“坑洞理论”,说当我们和自己的某个部分失去了联系,就会产生匮乏感,这种匮乏感越来越大,慢慢形成一个无形的“坑洞”,为了填补这种匮乏感,就想拿一些外在的价值来填补这个洞。而实际上,我们永远也无法填满这个坑洞。对这个坑洞,作者说,我们无须与坑洞对峙,只要照亮它们就够了。
我并不理解 “照亮坑洞” 是种怎样的状态,也不知道我是否找到了自己的坑洞,又要如何照亮它呢?
我问的我的一个朋友,她曾几度抑郁到需要药物才能入眠,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后来通过心理剖析慢慢释然,现在心境特别平和安然。我问她是怎么找到自己的坑洞并照亮它的。她说,你要一层一层去深挖,直到找到真正的坑洞,你确定了这个坑洞后,当它再次出现,你就能察觉到你的举动,是因为坑洞在索求,然后一笑了之,慢慢的就不会再有某种强烈的需求感,面对一些人和事,就能更平和的看待它。
我想,这其实应该就是,去发现自己内心真正缺乏的那个部分,尝试和它建立起联系。一旦 “看见” 它,就像黑暗中点亮了蜡烛,就能清晰地那个坑洞是怎么吞噬掉你的。然后,你就会从某种状态中彻底“醒”过来。
03
我想也许我还没找到自己真正的坑洞吧,才会这般在意世事种种。在心理剖析的路上,还要继续深入前行。
但我却想到了一个深有感触的人----《芳华》里的何小萍,她来自不美满的家庭,以为来到文工团后自己会迎来绽放,她努力练舞,期待大家会被她的舞姿折服。可她不知道越想得到的越得不到,她其实也承受不起那所谓的绚烂的。后来她拿了英雄勋章时,就疯了。指导员说:从冰窖里出来的白菜,遇到暖就烂了。
但她终究不是白菜,她还是在一个夜里,完成了一次没有观众的终极绽放。
就在那个安静的夜晚,没有鲜亮的服装,也没有掌声和鲜花,灯光只剩月亮。但她陶醉在最爱的舞蹈世界里,她的舞那么绚丽夺目。
那一刻,屏幕前的我,看着她的舞姿,想微笑心却疯狂揪成一团,只能呜咽着任由眼泪淌满脸颊。
我想,在她舞完睁开眼的那一刻,她就真正的 “醒” 了。不仅从 “精神恍惚” 中醒了,也从那些不被肯定的过往伤痛中彻底醒了吧。
你需要为谁舞呢?跳你的就好了。
羞答答的玫瑰啊,你静悄悄的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