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时候不怕打脸
有印象的打脸史,是在小的时候吵着学古筝。
就是在看了各种古装剧,被女主一副深情款款的古筝演奏迷得神魂颠倒,明明指法根本对不上,甚至压根儿就没动,然后就吵着非得学。
父亲大人问我,为什么学古筝不学钢琴,我故作深沉的说,我怕这项中国传统乐器失传。现在回想起来,以父亲大人的智商,应该不是随意能给被窝我糊弄过去的,只能说,我是他的亲生骨血,他真的是无条件的支持我。
结果,学了一个暑假,连下个学期的中间都没到,我就把这件事当没发生过,除了那把竖在角落的琴见证了这次实践的开始,信誓旦旦,到最后的假装没发生过。
为什么会没有学下去?其实借口一列有很多个,比如快要中考,所有的时间都拿去集中备考,比如我发现我最爱的还是画画,而这个兴趣我从小学一直学到了初中,并且在中考前期决定报考高中艺术特长班,比如我在自以为的尝试一轮后,终于晓得我并没有很喜欢这个乐器,只是在一时的想象里以为自己很喜欢,以为自己是女主角。
在学习古筝的过程中,我经历的做一件事情该经历的所有步奏,认真、坚持、敷衍、偷懒,最后的衡量和衡量的结果---放弃。
其实,按道理这是一件挺丢脸的事情,你闹着要学一乐器,给你学,给你报班儿,给你买琴,一大把银子投下去,你知道这是多少人想要都没有机会的事儿吗?除了钱,时间,父母的支持和失望,把这件事情放到长大了此刻的成熟理智面前,也突然觉得,好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自己,以及自己很没用。
可是,当时我除了有点儿愧疚外,几天过后,我就全力奔赴在准备艺考的投入当中,那个时候应该是我自以为努力生涯中,真真的投入努力,完全不做他想的备战应考。
当我接到艺考录取通知书后,我突然意识到,做事情要一心一意,专注和累积。
真的,那一刻,我并没有雀跃开心,而是脑海里突然闯入了我要学古筝,到最后放弃的这件事情。这件事情,在16岁的那个夏天,用真实给自己上了一课:
要看清自我,你的喜欢到底是不是真的喜欢?你的厌倦是不是真的厌倦,还是画了太久,忘记初心,就剩麻木?而如何辨别和看清?经历它们,如果可以的话,这是最简单的方法。
最后的这一句,是已经26岁的我,回头看那些青涩稚嫩的自己,所做出的反思。
2.长大后很怕打脸
小时候,我已经开启了各种打脸的模式,前脚说不要,后脚跟着大人眼巴巴的求,大人就会来一句,知道错了么?以后还敢不敢?承认错误以后,当然没有乖乖的就此打住,好了伤疤忘了疼,越挫越勇,甚至来个升级版。这些不断打脸的事儿每天都在上映,直到有一天,在这些事儿里面,有些跳出来了,成了,从此开启小马达,知道追寻的是什么;有些就此陨落,让自己用尝试做减法,重新寻找。
在那个时候,顾忌并没有太多,内外有家人和学校的保护,肆无忌惮的往前走,打脸就打脸,又不会死。
成长的代价,就是让监护的伞收起,自己的伞学着撑,直到有一天突然觉得手酸,才发现自己已经撑了很久。这一刻,发现能为自己撑伞的,只有自己的双手了,为求不被日晒和雨淋,终日不肯收伞,直到肩周炎根深不得治疗,双手不能动弹。
为什么直到肩周炎晚期,都不肯收伞?因为,长大后的我学会坚强,却忘记服软。面对立下的目标紧紧跟随,功利心越发深重,试错能力越发退化,怕打脸。特别是那些孤注一掷的目标,一旦失败,有时候消沉的不是一两天。他人的目光,自己的期待,自尊的强持等等,我说不清有多少理由是现在的年龄顾忌,所不能轻易去冒险尝试,哪怕是口头上,也不愿意轻易抱怨和述说。
长大就要有长大的样子,可是我们的长大是经历孩童时期,而不是忘记孩童时期,小时候那些难能可贵的好,不应该延续吗?
说到这里,我知道将会有一大波的人反对我这个观点。
长大可以延续儿时的好,但是更应该承担责任,家庭、事业和自己都不是随随便便说冒险就冒险的。
我这里说的当然不是任性妄为的冒险,有时候我们会被困住,无论是生活的某个时间点,还是自我成长中的间隔年,但是在生活面前,选择了忽略它,毕竟这些非物质的需求,很容易就会被归类为矫情。
每个人的经历和面对的客观存在有着很大的差异,无论他的背景如何,都可能会面对一些需要非物质的东西去解决的困扰,而这些困扰往往可能需要时间,需要在这些时间里去改变、尝试、或者就是空白等等。
这个过程,往往不能在你的控制以内,甚至是不在已经放大了的预想里,你有可能在这段时间里做任何事情,总之以前你所想的都可能在这里被打破。你很着急,很想快点回到正轨,惧怕这些不可控制的事情和自己,所以不愿去做去尝试,就被捆在不能自拔的黑洞里。
3.打脸这杯酒,我干了,你随意
我不在这里鼓吹所有的人,都应该去尝试,去追逐。
每个人所面对和需要处理的境况那么的不相同,陷入黑洞的时候,也有着各自应景而来的方式。也许,有的真的只需要好好的睡一觉就好了。
只是,有那么一群人,特别坚强,特别使劲儿,看了许多成功的案例,制定了很多不成功便成仁的目标,卯着劲儿往前冲,一个不小心撞到南墙上,还是不管不顾的拆墙继续走。
或许,可以停一停,看看自己的伤口,松一口气歇一会儿,重新看看方向对不对。那些曾经认为不合适的,可能只是时机未到,那些曾经以为会坚持的,看清本质发现并不对口。
所以,会有一群人放弃体制而自力更生,有一群人发现原来期望的不过是安稳相伴的生活。
这么多的反复,都是必经的尝试,最终找到适合的模式,才能全力以赴地做好它。
就像16岁那个夏天的自己,如果没有实际体验的尝试,我可能还在做着那个不知能否可行的臆想,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说好了每天写一篇打卡练笔,
已经把脸给打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