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片曾经承载过欢笑和汗水的土地,都曾从辉煌走向衰败。
文化衫,是大厂生活的标志,印着类似于奖字的背心,也可以是工作服。
每年4、5月份的运动会。
每到新年,元旦,国庆节,就会组织学生,职工进行文艺表演。
从一片竹林地到变成盖满楼宇的家属院,从一群小孩,大人每天聚集嬉闹变到只剩老人在楼的尽头晒着太阳摸着扑克牌,大厂坐落的小镇,从热闹的街道变成只剩早点摊生意繁忙。大厂里的路越来越多了,逗留在路上的人越来越少了,嬉笑声也越来越小了。快递站点从零到“三通一达”的慢慢完全。
以前,人们出门游玩时,才会穿上比平时在大厂街道里散步更漂亮的衣服,去打造自己出门在外时略微成功的形象。现在,街上的每个人几乎都很摩登了。大厂,改变了这一方人的生活。
大厂在小镇,小镇是城市边缘的小镇,被田地和大山环绕,远远的就能看见那头连绵不断的山脉,高高低低的,还有有人居住的的塬,那里的人曾与城市相远离,但从不远离热闹的生活气息与人情,大厂里的人出门散步,除了眼里可及的大山,还有四四方方连成一片的田地,身边黑漆漆的村里,鸡犬相闻。
坐落在这里的大厂,昌盛过,也没落过。曾经的厂区,到处都是机器设备,到处都是各个单位的办公大楼,楼里就是各个车间密密麻麻的格子间。一个车间,几个班组,几个工人,一部电话,一张沙发,工人的衣帽工具柜(这里是工人的小天地,有穿戴的小镜子,还有图书),就是全部了。曾经作为一名学生,被妈妈带去车间做作业,车间里那时的叔叔阿姨还很年轻,都有各自的爱好。大厂里的人就连聊天的内容都很单一,股彩票,工作,孩子,等等家长里短,大厂里的人还很热爱国家发生的大事,也谈天也论地。大厂里的人,大家都在同一条街道吃早饭,同一条街道买菜,出门就是熟实的人。
现在的大厂,除了划分出去的某些已经属于别家公司的场地,除了失去了以往的热闹,大厂还是那个大厂,厂里的工人上着长白班,或者三班倒,有退休的旧人,也有新进的新人,中间年龄的那些工人,还是大厂里最熟悉的工人。大厂,还是占领着那一整片园区。
大厂年旧的家属院有很多隐秘的角落,被阴蔽光,冬暖夏凉,当然在北方的冬天,暖也会暖不到哪里去了,只是地上和镶在墙角的暖气管道会一直突突突地冒腾着热气,孩子们也总会钻进冒腾出的热气里装做腾着云驾着雾的神仙,真仙气飘飘。曾经的公共澡堂也早已经关张了,变成过一家托儿所,再后来这片曾经热闹过的地方也按照定律变得荒芜了,至今还是一片被遗忘的空地,还有些许阴森凄凉。
消失的时间里,大厂的故事,无从知晓。我也只经历过我经历的大厂的繁荣,也从父母和爷爷的嘴里得知过它的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