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本章出自:公冶长篇
【注释】
①伯夷、叔齐: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死后,互相让位,都逃到周文王那里。周武王起兵伐纣,他们认为这是以臣弑君,拦在马前劝阻。周灭商统一天下后,他们以吃周朝的粮食为耻,逃进山中以野菜充饥,饿死在首阳山中。
【翻译】
孔子说:“伯夷、叔齐这两兄弟不记旧仇,因此别人对他们的怨恨很少。”
【感悟】
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理念,孔子曾周游列国。在游历诸国之时,因为政见不同,孔子多次遭到各国权贵的暗害,有好几次还险些丧命。宋国大夫桓魋 tuí 认为孔子是狼子野心,于是想追杀孔子,最后把孔子赶出了宋国。齐国一些贵族也想要除掉孔子,逼得孔子四处逃亡。可以说,在孔子的一生之中,与其对立的政敌并不在少数,但是对这些人孔子却没有多少怨恨,甚至还非常理解,这就是不念旧恶。
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因旧恶而完全否定一个人也许会让你错失人才,相反不念旧恶却可能让你得到更多的支持。比如,管仲曾箭创公子小白,但是小白即位为齐桓公后反而重用管仲,从而成就了齐国的霸业。
对于我们来说,不念旧恶、宽容大度是一种仁恕的德行修养,是一种美德,它既可以使自己获得内心的平静,也可以使人生活在和谐的环境中。
交恶与怨恨总是相互的,同理宽容也是相互的,如果你不念他人旧恶,他人也很有可能就不记恨你了!你记着别人的恶又能怎样,因为你做不出伤害别人的行为。但是,如果你招来了别人的记恨却恐怕会遭到报复。正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所以在一定的原则下,还是应该抛弃前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