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早就在群里相约,要去宁国走一趟神秘的“皖南川藏线”。错开了清明节和五一小长假,四月中旬,终于成行。彭姐早就做好了自驾攻略,我们照计划在周五下午到达宁国恩龙木屋村。蒙蒙细雨中,降下车窗,清新的空气沁入心脾。满眼的翠绿扑入眼帘,干净的山路两旁,火热的杜鹃花灿烂地怒放。一幢幢造型独特的小木屋坐落于绿树丛中。山,翠绿翠绿的,水透绿无暇,偶尔一两只小鸟从林中穿过,清脆的叫声若笛声空灵。我们仿佛置身于翡翠谷之中,颇有几分“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的韵味来。
“川藏线”入口便是储家滩。这是一条沿江的公路。汽车没走多远,我们隔着车窗就被江上的云雾吸引,停下车,来到江边瞭望。远处的楼房,树木悬浮在乳白色的雾气上,好似仙人施了魔法,若隐若现。巍巍青山,沁润在淡淡的牛乳中,只露出绿色的山尖,绿树和房子的倒影映在江水里,宛若一副不着色彩的淡淡的水墨画。岸边的公路上,一辆辆汽车在云雾里穿梭,一切都是那么的朦胧与美丽。走上跨江而过的栈桥,清凉碧透的江水从上游的水库里奔腾而来,夹带着一股冰凉的寒气,汹涌着,喧哗着,唱着一首昂扬的歌,奔流而下。我们融入其中,流连忘返。好久没有体会到这种清冽勇猛的气息,长久埋头于书本和作业堆里,烦闷的心事被一扫而空。
当晚我们住在一所叫“望竹园”的农家乐里。小院子整饬的很干净,房间也很整洁。老板在厨房里忙忙碌碌,不一会儿一桌地道的农家饭菜上桌了,小火锅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香味四溢。我先尝了一块肉,很香。伙伴们蜂拥而来,一桌饭菜被我们一扫而空。住在这样的农家乐里,老板一家人非常勤劳纯朴,一夜安眠,睡得踏实,深沉。清晨就被他家的大公鸡叫醒了,起来之后老板娘已经做好了早餐,稀饭,咸菜,竹笋什么的,又弄了一桌。吃完饭我在他家“寻宝”,什么上学堂时带着烘火的小火坛子啦,什么泡竹笋的巨大水缸啦,每个物件都那么古朴有趣,感觉回到了小时候和父母一起生活的时候。有一次考试压力很大,长久失眠。可回到家里,有爸妈的地方,我就睡着了,压力顿时无影无踪。
第二天的行程是游玩红衫林。说是红衫林,是因为到了秋天,水杉的叶子红了,五彩斑斓。现在是春天,叶子刚刚吐露新绿,树干笔直地站在水里,根根精神。我们坐上竹筏,在水面上漂浮,和周围的青山绿水融为一体。听船工讲述,这片树林原本长在河滩上,后来建水库,他们被水淹没,但树适应了环境,仍然不死,就形成了这片水中奇观。看着水下牢牢抓住泥土的树根,不由得对这些树心生敬意。顺应自然,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树犹如此,人以何堪?
出了红衫林,就是青龙湾水库,我们在碧波万顷的水库里乘坐摩托艇风驰电掣,在绿意盎然的春天里享受着速度与激情,真想高歌一曲,表达内心的酣畅淋漓。
且不说桃花潭的娟秀明丽,桃岭十八弯的高峻惊险,也不说月亮湾的俊秀洒脱,最喜欢的还是泾县的“水墨汀溪”。汽车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绕行,天已放晴,阳光明媚,一路都是碧绿的山茶,清澈见底的小溪在山脚下哗哗流淌,迎着阳光泼洒着一路碎银,闪闪烁烁,溪边几棵古树探出头来,倩影映入小溪流,或是一座石头小桥横搭在溪上,真有几分小桥流水人家的古韵。“斗篷蓑笠跣足行,不知洞外雾几重。一溪竹筏两鸬鹚,桃花源里渡清风。”一路溪流在低谷静静徘徊,润成一路水墨丹青。我们开着车去茶农家买茶叶,开了好远的路才找到那位朋友的家。他家在一座茶山上,古朴的瓦房,一座简单的小院落,门前种着一排杜鹃花,山里到处都是火红的杜鹃,比别处的似乎多了些热情,就像这山里人,总是热情好客。院子左侧码着一垛整齐的柴禾。这样的小院是那样的亲切和熟悉,那似曾相识的味道让我想起童年家乡小院,一切是那样的温馨可人。买完茶叶,主人招待我们吃饭,又是一桌山珍野味。
吃完饭在后山转了一圈,每户人家前面都有几棵参天的古树,火红的杜鹃,茶农们正在山上采茶,低着头,那么专注。把嫩叶一片一片地掐下来,掐一小把就放在腰间的竹篓里。听说要采五斤新鲜的嫩叶,才能制成一斤新茶来,这些茶农的辛苦可想而知。想起《刘三姐》中的采茶歌:“三月鹧鸪满山游,四月江水到处流,采茶姑娘茶山走,茶歌飞向白云头……”
回家后打开茶叶包装,泡上茶,一股清香淡淡的飘来,几根碧绿的叶子悬浮在清水里,悠悠荡荡,浮浮沉沉,最后都缓缓落入杯底,呷一口,香气润泽了五脏六腑,这便是有名的“汀溪兰香”了。这每一片的芬芳里凝聚着多少人的细致入微的辛勤劳动啊!这茶香,这江南一路烟雨和明丽风景,还有路上那些温暖人心的朋友,像一道明亮的彩虹,永远镌刻在记忆的天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