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思考王阳明心学中关于良知即宇宙真理,以及知行合一如何让他获得政治、学问双成功的问题,很多地方都想不明白。今天跟一个历史爱好者聊起王阳明学说,这位大哥的话让我从另一个角度重新思考王阳明学说、儒家学说。如同林语堂在《信仰之旅》里写的那样,信仰是会随着阅历改变的,所以记录下来。
我说,心学确实能够跟孔孟经典学说对接和匹配,成功的自圆其说,那么它提出的致良知,是不是真的就能够得道,获得人生的真谛呢?那位大哥撇撇嘴说,儒家学说就是一种理论,照着做很难在现实社会中胜出,王阳明最初也是直言进谏被流放到了贵州,差点死在那,后来才想明白提出知行合一,核心其实是只要目标是全体的利益,那么什么手段都可以。这才是后世张居正、曾国藩、蒋介石崇尚王阳明的原因。
我很疑惑,为什么心学里没有提到任何帮助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达成目标的内容。大哥说那是因为具体怎么做是在王阳明的学校里由老师教授的,理论只是用来跟朱程理学辩论用的。
那心学就只是一个理论,没什么用处咯?我问。大哥说,有用啊,用来对付考试啊,它能够在儒家理论逻辑中自洽,才能帮学子考上进士,不考上进士怎么当官?我一阵语塞。
你以为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怎么运行的呀?马克思只是个学者,提出一套理论,真正让这个理论变成现实的是恩格斯。恩格斯是个商人,是他用这个理论和钱建立了第一共产国际。大哥侃侃而谈。
做圣人是很好,但是现实社会有很多的障碍,做圣人是没有办法实现政治抱负的。大哥抬头四十五度角仰望远方,目光深邃,最后这么说道。
好吧,读史果然明智。我感到前路漫漫,要学的还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