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里咖啡馆只是女主的梦想、男主的遗愿、讲故事的物理空间以及男主好兄弟的精神空间。
这是部台湾青春片,讲的是关于亲情、友情、爱情。经历了青春、分别、距离、成长、遗憾和死亡。
故事很简单,高中同学的男女主因为没考上同所大学开始了异地恋,男主拼命打工买车票去见女主,女主却跟同校的学长不清不楚了起来,女主跟男主说:人长大了就会改变,而你好像忘了长大。
男主一门心思玩着追女主的游戏,错过了重病老妈所剩无几的最后时光。男主带着失去女主的绝望和对母亲的愧疚感叹“人生真的好难啊”,走向了大海。
男主的哥们儿开了家叫做六弄咖啡馆的店,这是男主的遗愿。
“开在哪里都可以,只要别卖太甜的卡布奇诺就好”,这是男主的嘱托。
这些都是女主的愿望。
让我莫名的好讨厌。借着咖啡馆的皮,干嘛要讲这么一个凹造型的故事呢?
青春片很喜欢“喜欢,在一起,分别,错过和多年后”的模式,这部也差不多。
青春片很喜欢,“男学渣+女学霸”的组合,这部也是。
青春片很喜欢,“我们说好不分离,未遂,异地”的桥段,这部也是。
青春片很喜欢,“叛逆、车祸和堕胎”等等并不存在于绝大多数人青春里戏剧冲突,这部没有。
青春片没那么喜欢加入咖啡馆的元素,这部有,却寥胜于无。
在成年人的世界中青春片中的感情除了用来感叹“哦,这是我”以及“哎,这为什么不是我?”以外并没有更多的意义。而且看的多了,自己都懒得共情,只剩冷眼旁观,骂女主婊或是男主渣,大概像是吃多了糖,多少有些腻吧。
跟所谓的男女主感情故事比,我更喜欢真正一起成长的友情,以及还未及真正成长就错过的亲情,动容的不是异地恋的谙熟于心的种种俗套的剧情,反而是多年前你暗夜中独自走向深海,多年后的傍晚我在海边怀念成长的足迹。
男主把生命的热情都给了女主,却一点让人感动不起来。
男主貌似把生命给了母亲,却一点让人遗憾不起来。
打着咖啡馆的旗号讲着跟咖啡馆关系不大的故事,叫嚣着“我们都有相似的青春,但却有着不同的人生”。但真的毫无共鸣,引不起一丝的动容。问题出在哪里呢?是卡布奇诺太甜的缘故吧?
全片最爱戴笠忍在海边孤独的“舞蹈”
前面是大海,后面是脚印。。。
前面是旧时光,后面是来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