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半夏
昨天晚上,在朋友圈看到一则消息,令人无限敬仰的评书大师单田芳因病与世长辞,享年84岁。一位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却和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点亮了我的童年,也为我亲近文学经典打开了一扇窗。
在那个穷苦的年代,家里唯一的一个家用电器就是收音机,听广播就成了全家人唯一的娱乐方式。
我是听着评书长大的。
一开始听评书,听得比较多的是刘兰芳讲的《岳飞传》。刘兰芳老师那嘎嘣脆的声音,听起来是一种享受。岳飞的忠诚,秦桧的奸诈,高宗的昏聩,精彩的故事,经典的人物,都被刘兰芳老师的声音演绎得出神入化,惟妙惟肖。
后来又认识了另一位评书大师袁阔成,听他讲《三国演义》也是一种享受。但是,相对于刘兰芳老师,感觉袁阔成的声音稍有些飘,在形象性和生动性上,略有不足。
忽然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看到父亲、母亲、姐姐他们在听评书,乍一听,沙哑的声音,听上去特别不习惯,甚至有点不舒服。总感觉讲评书的人讲得费劲,我们做听众的,听着更费劲,当时我们还开玩笑似的怀疑这个讲评书的是不是便秘。
后来,才知道,他就是单田芳老师。
听着听着,越听越有味儿,越听越上瘾。干活儿的时候,吃饭的时候,只要有单田芳老师的评书节目,我们肯定都会一起听。
《白眉大侠》是单田芳老师不朽的经典,除此之外,还有《三侠五义》、《隋唐演义》、《童林传》......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评书中那些个性鲜明的人物,那位说着山西方言、武艺高强、刀剑双绝且善打暗器的白眉大侠,还有细脖大头鬼房书安、雌雄眼儿常茂,还有什么鲶鱼头、嘎鱼尾、鲤鱼刺、甲鱼腿......
当时家里开粉笔厂,两个姐姐是主力,所以收音机的使用权,两个姐姐优先。她们把收音机直接拿到操作间,想听什么就听什么,听得比较多的就是单田芳老师评书。我们其余的人谁想听评书,如果没事,可以去操作间蹭听。
去地里干活儿,有时候会把收音机带到地里,听得最多的还是评书。集中听评书的时候,是夏天在打麦场干活儿累了的时候,大家坐在树荫下,有的坐着,有的躺着,听着评书,聊着闲话,无比悠闲自在。
童年的这种场景,经常在记忆里浮现。
听评书,感觉内容有意思。听评书,应该是我接触最早的有声文学。所以,当有一天见到纸质的大部头武侠小说《三侠五义》的时候,想方设法偷偷拿过来读,上学路上读,放学路上读,有时趁老师不注意,上课时也偷偷瞄几眼。读书,容易上瘾。于是,读完金庸,读梁羽生,还读古龙......
后来,离开家,外出求学。再后来,收音机被淘汰,家里买了电视机。听评书的事儿,慢慢淡出我的生活,但经典永远在,单田芳老师永远在。
如今,童年远去,单田芳老师那标志性声音还在耳边回响;如今大师已逝,再无“下回分解”,《白眉大侠》成绝响。
心怀崇敬,缅怀大师。
先生,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