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谈心理|来聊聊我们心中的哪吒
以父之名
不论哪个版本的哪吒,基本人设是不会变的。父亲是陈塘关总兵,母亲是殷夫人。哪吒不论愿不愿意,出生之前都会面临一个父母的期待和欲望,那就是斩妖除魔、家国大义。
金吒和木吒对此没有疑问,父母让做什么便做什么。但在哪吒这里有一个疑问,一个关于成仙成魔的疑问。
这是一个关于自己是谁?如何对待父母的期待和尊严的“终极疑问”。不仅仅是这部电影有这样的故事,比如《查理的巧克力工厂》父亲做牙医,不让吃糖果,我就偏偏要做世上最好吃的糖果。比如《新警察的故事》父亲做警察,我却偏偏要做贼头。
人生求索
哪吒作为殷商第一“搞事王”,在步上“武王伐纣”的正轨之前。一共做了两件大事,一是“闹海”,二是“割肉还母,剔骨还父”。先是“闯了祸”,而后“还了债”。
面对“闯了祸事”的哪吒,父亲是觉得自己的面子重要,还是哪吒的性命重要。哪吒的“还债”,是感恩父母,主动承担命运,还是对父母极度失望,了无牵挂。不论是哪个版本的改编,总是要选择一支脉络去重新诠释这个故事。再到后来“重塑莲花身”,究竟是重塑了自我,还是变成一具任人驱使的傀儡,不同的编剧都有不同的理解。
十万个冷笑话中的哪吒诠释了父子情深,TVB的哪吒描述了父子从前世仇到今世恩怨。最近大火的《魔童降世》安排了哪吒误解父亲李靖一心只为陈塘关总兵的面子,到知晓李靖希望用“换命符”救得哪吒,理解父亲良苦用心的过程。
聊聊电影
魔童降世这部电影最出彩的地方便是对敖丙以及申公豹的塑造。巧妙的让观众看到,申公豹和敖丙也遇到了和哪吒一样的人生难题,但是给出了不同的回答。成魔成仙,一念之间。
而不论是“闹海”还是“拯救陈塘关”,冲突点都巧妙的安排成了“双方都试图搬动他人的成见”,申公豹不择手段,敖丙和哪吒这一对双生子都是先有迷失,后找回初心。
说回现实
对于父母的爱恨是人生的基本议题之一,而对这个议题的回答便构成了命运。
要承认的是,不是每个父母都用心良苦,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自己命运自己抗”的觉悟。
我在校园内可以接一些免费的咨询,做一些家长指导,而却不愿意做收费的青少年心理咨询,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在青少年这里有个伦理困境,那就是经济并未独立,付费是父母付的,父母不论是出于面子,还是出于本心,自然是希望孩子好。而作为孩子,自然都是希望父母可以改变自身,承认孩子的独立性。然而孩子并不知道的是,自己也是“魔童降世”的“小哪吒”,如果独立性过多,就会闯下祸来,如果父母给予的自由过少,又会觉得父母太过束缚,不得自由。其中怎么拿捏平衡,不同的家庭又有不同的情况。
如果一个人“希望父母(或者他人)改变的愿望”远远大于“自己命运自己抗的愿望”。这人就会一直保持着孩子的状态,心理咨询也很难有效果,他们会轻易的捉到咨询师的缺陷,希望督促咨询师改变。并不是这样的恩怨就没法处理,而是处理这样的恩怨需要咨询师有非常高的水平和人生经历,或许等我人到中年再去开始做家庭以及青少年的咨询工作。
而做成人的个体咨询就很不一样,如果有“自己命运自己抗”这一基本共识。心理咨询中的困境会少很多。在经济与生活基本独立的情况下,一个人可以选择与父母和解,也可以选择远离与不和解。而尚未独立的人,似乎便只能有和解一条路,因为不和解是朝向自毁的路,而生命可贵,世上也无“重塑莲花身”之办法。
最后,愿大家都可以有勇气直面命运。
搜索关注
微信公众号
长谈心理工作室
提供平价心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