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老师结论:孩子在青春期通常会有两大问题,第一种是成瘾(抽烟、吸毒、打游戏停不下来、赌博)第二种是叛逆(摔门、大喊大叫、做一些很过激的事情),第一种来自于和父亲的关系不好,父亲对孩子的关爱不够,凶和不讲理。第二种来自于和母亲的关系不好,母亲容易焦虑、大喊大叫的时候孩子就会特别暴躁、情绪不稳定。
你要知道,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身边吼叫的父母比比皆是,如何让自己成为温和又原则坚定的父母。
一、首先你应该知道的是你为什么要吼叫
1、外部触发器
很多人的想法和情绪会不断升级,会把一件小事上升到非常严重的后果,你要把自己每一次发怒的想法记录和跟踪下来,正如佛教里面讲的觉知。
观察自己的想法,关照自己的情绪,然后追踪到行为的根源,是减少吼叫的关键过程。
2、吼叫成为习惯
越是父母大吼大叫,孩子越是容易注意力不集中、焦虑、叛逆。我们吼叫时要保持正念、观察、觉知自己吼叫的后果,观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迁怒别人
孔子夸颜回:不迁怒不贰过,发怒实际上你要知道自己才是最终的受害者,啼猫效应。
我们很多时候在孩子身上看到的是自己也存在缺陷,自己的无力感、会恼羞成怒。
4、吼叫导致虐待
宣泄怒气对自己和周围人没有任何好处,她可能让你更加愤怒,你在吼叫时智商为0,它让你无法感受到愤怒以外的情绪,其实你可能还有恐惧、悲伤、失望、羞愧种种情绪。
5、每个孩子有不同的气质
如活动量、节律性、接近或者回避型、适应性、敏感度、反应强度、情绪本质、注意力分散度、坚持度,每个人天生气质不同,容易产生权力斗争,父母一定要成为定基调的人,但是要让孩子知道会有弹性空间,我们是孩子的监护人,所以18岁之前我们要对孩子的人生负责,并给予孩子保持弹性。
6、你会发飙是因为你也是孩子,如果一个成年人很容易从孩子犯下的过错中看出幽默,不要把孩子变成我们的敌人孩子是我们盟友,是带给我们欢乐的盟友。
你一较真、你把他当大人你就输了。
二、如何让你不吼不叫
1、保持健康的生活规律
2、追踪你的吼叫
(1)记录事件
(2)记录你的反应,你不是要去找借口,而是要找改变的路径
(3)记录你的回应
(4)后续情况
(5)记录相关的气质
(6)记录你的评估
3、ABCDE法则
(1)自问(我现在感觉如何?我升级的想法是什么?我能否接纳自己的感受,并且改变我的看法?)
(2)呼吸(深呼吸)
(3)平静自我(调整你的情绪、用积极、现实的想法代替你升级的想法,平静下来再管教)
(4)确定孩子的需要(他的行为向你传递的什么信息,她可能需要你的帮助)
(5)同理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施于人
4、4C法则
(1)沟通(要简短、具体和简单)
(2)选择(真正的选择而不是威胁)
(3)结果(结果一定要与行为相关)
(4)联接一对一的时间、不要跟孩子记仇
5、使用定时器,孩子喜欢一切有秩序感的东西,喜欢有规律、有规划的生活。
6、学会放低声音(越低越有威严)
7、静候结果,孩子实际上很怕我们发飙。
三、如果已经吼叫了怎么办?
1、学会真诚的道歉(表达自己的后悔,表示出自己责任,给出一个补救的措施)
四、结语
把宽容和耐心用在孩子身上,你把对陌生人的态度、对同事、对朋友的态度用来对孩子就好。
老人带小孩要么溺爱、要么吼叫,因为健康、精力跟不上。
有一句话说的好:没有熊孩子,只有熊大人,世界的和平始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