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学历史那会,抨击清政府时用的措辞是“故步自封”。放眼现在,难道我们在某些方面没有故步自封吗?
现在越来越不想打开微信,不是微信的功能不好,而是一打开就是满屏幕的消息,看着就很火大,一半是聊天一半是工作,全挤在那个几寸大的屏幕上,傻傻分不清楚。内存已占多个g,却不敢轻易清除缓存,生怕一个不小心把重要的也给清没了。
现在的信息技术多么发达,可是我们却死守着微信不放,试想哪天微信被攻击了,我们是不是该全面瘫痪啊。这是个很严肃的问题,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对于班主任而言,太需要把公私消息分开来了,作为职员太需要将待办事项和工作对话分开来了。
本来有个叫做企业微信的软件,公事全在这上面,一有通知长按就能加入代办事项,紧急的只要稍动手指设个时间,可是这是新事物啊,然后接受的人太少。于是企业微信就成了拉拢全员的一个大群而已。
新事物总是要代替旧事物,“变”才是永恒不变规律。当初一个同事说自己都怎么用手机,所以永远不会去买智能机,可现在,在周围的人都在用智能机交流的时候,他不得不被推动着使用新技术。就像iphone,你以为自己买了一只就可以永久了吗?请做好三年一换的准备,哪怕手机不被摔坏依然如新,但软件在不停更新的过程中,手机的性能会被渐渐淘汰,最终步入砖头机的行列。
软件设备需要不断更新以达到最好最快速的运行目的,而人呢,也需要不断更新,即使不是你的本愿,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五年前的自己和现今的自己,的确是在变化的,不是变得更糟就是变得更好,一眼即可分辨。而如何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学习。
有一类人把看网络上的文章视为学习,我认为是肤浅的,凡类似订阅号中文章,均只能视作消遣或者是鸡汤,除了偶尔能引起人的共鸣,其余什么都不能留下。真正能从中学习的是书籍,只是看一本书的过程太漫长太枯燥,没有生活的共鸣,有时还有难以理解的观点。所以玩手机的人多了,看书的少了;肤浅的人多了,深入思考的人少了;自大的人多了,谦逊的人少了;追求物质的人多了,有内涵的少了。
最近趁着闲暇拼命看书,越看越觉得自己无知,每看一个章节,总有这样或那样的感慨,感觉不写下来是种遗憾,其实很多时候都想把发生的那些事记录下来,可是等闲下来,却没了写作的欲望,生活太过匆忙,所以沿途的风景错失良多。
从前最喜欢翻看自己写的日记,各种各样都有,高中最多,学习那样忙碌,可是情感却很丰富,反而是结婚、工作以后越来越没太多私人情绪了,感觉做什么都像个局外人,当时产生的情绪能立马挑出那个圈来看待,然后情绪就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