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可能都曾经遇到过被误解的烦恼,而且很可能会再次遇到。那么如何面对误解?尤其是如何教育孩子面对误解?《沉默的羔羊》中心理老师的做法,就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我们经常爱犯想当然的错误,就如文中的周老师,看到小萌拿着空碗站在倒掉的饭菜旁,便认为是小萌不爱惜粮食;王老师在上课时,看到小萌用笔投同学,便批评她上课不认真听讲,招惹男同学。却并不知道是那男生一直拽小萌的头发,她忍无可忍才有次举动。当然冤枉她的不只是老师,还有她的爸爸、妈妈。他们总是爱犯想当然的错误,遇到事情,不问清楚就自以为是,对孩子进行批评。
心理老师的做法却是,先对事情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事情的真相。然后以自己切身被冤枉的事例,共情小萌被冤枉的感觉,并指出自己看到的小萌的确是被冤枉的这一事实,从而让小萌感觉到被理解、被信任,所以能够敞开心扉进行交流。
有客观的看法,才会有理智的行动。在如何看待被冤枉这件事上,心理老师的引导也很到位。首先是每个人都会有压力、焦虑,各种不如意,因此有情绪很正常,因为情绪而委屈了他人,包括孩子,也很正常;其次,是人就会犯错误,学生会犯错,老师也会误判委屈了学生,这也很正常。
关键问题是,遇到这类的事情,不要纠结于“谁谁为什么冤枉我”,对其不满、抱怨,而是要思考怎样去主动解决问题。
孔子的可以终身行之的“恕”即可,凡事先找自己的不足,诚恳道歉,学会示弱,才能与对方进一步沟通。然后描述过程,自己当时的心情,让对方了解客观事实和自己真实的心态。同时要理解对方的行为及感受,并要及时进行反思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