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首,往事依旧
生长在湘西山里,我的梦跟山有难解之缘。凤凰古城的南华山上留下我高中时代的梦想——梦想着有一天跳出凤凰,变成“凤凰”。西安古都的终南山下陕师大历史系里某个角落有我寄存的另一个梦想——梦想着有一天真正实现“自由、自信、自立、自强”。
毕业时,我实现了梦想,没有回到县教育局给我的安排(濒临关门大吉的职业中学),义无反顾地选择去广西北海发展。在北海第一次见到了浩瀚的大海,冠头岭绚丽的晚霞,美丽的银滩,静谧的北海老街,迷人的涠洲岛……当我还沉浸在自己的梦境中时,母亲眼疾复发,几近失明。父母亲随着年龄越大,身体却越来越差。我内心一个声音——归去,归去——越来越强烈。北海那边的领导也特别地有人情味,当我提出辞职的时候,他们主动建议我先联系到当地单位后再辞职,以保证自己基本的生活。就这样离开了北海,回到湘西。
如今毕业三年,刚刚回到师大参加在职教育硕士面试(此事太丢人),见到当年的老师,郭海文老师、苏小华老师、庞慧老师、宋永成老师。虽然师大校园增添了不少大楼和景色,但觉得老师们给我感觉依旧。郭老师充满母爱的眼神依旧给学生以温馨;苏老师还是瘦,从侧面反映出他的勤奋治学,焚膏继晷;庞老师那永恒的蒙娜丽莎般的笑容,依旧那么甜美,秀外慧中。大学时没直接听过宋老师的课,希望暑期能向他学习。
面试结束后,回到老区见郭响宏老师。老师还是那样随和、亲切。大二时,郭老师给我们历史二班带《世界现代史》。有一次让同学们分组讲课,我们小组推选我来讲“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结果,我讲到美国总统的选举程序时就无法继续下去。因为我自己都没搞清楚。停了一会,郭老师出来给我解围,说我准备充分,就是太紧张了。其实,我哪里是“紧张”,而是态度有问题。下课后羞愧难当,开始踏实认真学习。学问来不得半点虚,掺杂水分,没有干货,贻笑大方。也是由于这次老师的及时解围,让我觉得跟老师的距离近了一些,对我的学业及毕业论文都有过很大影响和帮助。时隔三年,再见老师。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依旧,老师对我的关心依旧。亦师亦友,感谢老师对的我关心。
现在的师大,高楼林立,日新月异;世道也在变,变得让人难以适应,难以琢磨;学院老师们的温情没变。惟愿此温情如陈寅恪先生评价王国维先生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一样,“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学院是学子们实现梦想和存放梦想的地方,祝福播撒学子梦想种子,培育梦想幼苗的老师们,愿你们做“关中老农”耕种好这片土地,并收获硕果。
2014-04-21于湖南乾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