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茶形成的要点:

浓茶形成要点一:投茶量过多,以常见的110ml标准容量的白瓷盖碗泡茶为例,白茶干茶6g左右,红茶干茶6克左右;武夷岩茶干茶8克左右;生普干茶7克左右。  这样的茶水比例搭配下,可以根据个人的喝茶偏好,适量增减,得出适合自己的喝茶口味。  投茶量控制精准,是成就一杯好茶的关键。若是投茶过多,就容易将茶泡浓重,生成一杯苦口的浓茶。


浓茶形成要点二:茶叶内质物浸出速率快,茶味物质释放过多,茶汤容易变浓;释放速度慢,茶味物质释放合理,茶汤就不容易泡浓。泡茶时,茶叶内部的茶味物质释放速度的快与慢,和不少因素相关,比如茶叶的碎度、蜡质层厚度、泡茶水温高低等等。通常而言,叶片完整度高的茶叶,泡茶时茶味不易过快释放。 原因在于,叶片结构完整的茶叶,叶片边缘是相对闭合的。释放起内质来,缓慢一些。而叶片碎度较高的茶叶,边缘缺口多,释放起内质来,自然速度快。另一方面,茶叶的表层的角质层——蜡质层,也与茶汤的浓淡相关。蜡质层丰厚的茶叶,释放起内质也来慢一些。


通常而言,发育越是成熟,叶片相对粗老的情况下,蜡质层越发达。它可以充当茶味释放的缓冲坡。除此之外,茶味的释放速度,还和泡茶水温的高低有直接关系。水温高,茶叶内部物质受到的压力大,释放速度加快;水温低,茶味物质释放速度与之相反。原因在于,温度高,可以加快分子的热运动。故而,泡茶水温越高,就越要留意茶与水接触的时间。


浓茶形成要点三:出汤时间过慢,泡茶,是一场茶与水的邂逅。好茶,内质物丰厚,泡茶时稍稍与水接触,就能释放出精彩茶味。若是在盖碗冲泡时,出汤时间过慢,茶与水长时间接触的情况下,茶味容易泡浓。注水冲泡后,合上杯盖,在久久不倒出茶汤的情况下,容易形成闷泡。

这时,茶叶待在又闷又热的盖碗内部,内部的茶多酚、咖啡碱物质容易过量释放,一股脑儿的跑到茶汤内,让茶变苦变涩。

泡茶时,若是从第一冲开始,就采用闷泡的方式,不仅容易将泡浓,还容易形成浪费。

故而,盖碗泡茶时,为了避免将茶泡浓影响口感,在前期冲泡时,出汤时间要快,并且要注意彻底沥干。


浓茶形成要点四:茶水不分离,泡好一杯茶,若是茶味物质过多,口味又苦又涩,较人难以入口。经过焙火的武夷岩茶,在泡得异常浓重苦涩时,毫无岩骨花香的精妙;全发酵的红茶,在长时间闷泡下,丝毫没有了又香又甜的清新滋味;晒青得来的生普,茶汤被泡浓后,苦涩异常,堪比黄连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茶属双子叶植物,约30属,500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14属,397种,主产长江以南各地,其中茶属Ca...
    宛若骄阳阅读 7,503评论 0 8
  • 1、用什么样的茶具泡茶最好? 现在通用的茶具有瓷器、陶器(主要是紫砂器)、玻璃、塑料。在冲泡红茶和乌龙时我会选用陶...
    晨峰_02c6阅读 12,413评论 0 7
  • 中级理论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培养职业道德的主要途径。 A、努力提高自身技能 ...
    e71c9a8ecc40阅读 9,802评论 0 6
  • 4月30日,今天听了锦明老师《如何提升孩子的自律》的语音课。 笔记如下:要跟孩子分析养成自律习惯的好处,让孩子意识...
    陈亮_b2da阅读 1,534评论 0 0
  • 人生的旅程从降临人世那一刻就拉开了序幕,十岁二十岁,路途越走越宽,但任何人一开始上路时都没什么行李,轻装上阵,可以...
    五点君阅读 3,693评论 0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