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忽间,校园里的植物开始苏醒。柳树抽出绿得娇嫩又透亮的丝绦,三叶草在风中摇摇晃晃,代表幸运的四叶草悄悄地躲在草丛中,路旁开出一簇簇小小的蓝色花朵,它们都以最好看的衣裳和笑脸来提醒人们春天终于降临。桃花也在这样的时节开始生枝吐蕾,一展生命中最美的风华。
桃花美得悦目,在于它娇而不艳的体态。满园的花木扶疏,桃树默默伫立,遒劲的枝干连着紧握泥土的根。花萼、花茎围护着薄如蝉翼的花瓣在枝头舒展,婴儿般的花蕊在花瓣中探出头来。朵朵桃花不挤不嚷,茂盛而不繁密,酝酿出国画留白一般的大气。
桃花美得惊心,在于它短暂易逝的繁华。开得正盛的花瓣,本有了一种达到极致的美。却有不时的风过,花瓣颤颤微微,在枝头流连许久,终于一片片随风簌簌翻飞,一场瞬时的花雨演绎出红香消断、生世飘零之感,连时间、呼吸、脚步都只好为之停驻。
桃花美得清新,在于它甜而不腻的香气。只有这个时节吧,你才会觉得大自然的神奇,将空气都氤出了香味。桃花的香气是一丝丝淡淡的甜,慢慢沁入心脾,似有还无,香远益清。暗香浮动间,如轻施粉黛的女子,一点没有盛气凌人的架势。
桃花美得文气,在于它身上承载的故事。唐崔护的“人面桃花相印红”,桃柯掩映中透出才子的多情;陶渊明笔下的世外佳境,是隐藏在落英缤纷的桃花林的尽头;孔尚任《桃花扇》里的扇子上由鲜血点染而成的桃花,记载着离合兴亡。或伤或喜的故事里,桃花在历史的书册中烙下了唯美的痕迹,形成了自己的精神气质。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是几千年前人们为一位新娘所唱,灿灿的桃花映红了新娘的脸,流露出女子出嫁时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如今,路旁这一棵棵蓓蕾缀满枝桠的桃树,依然娇嫩、鲜艳、茂盛。
开满桃花的校园中,又起了微风,是谁唱起了唐伯虎的《桃花庵歌》:“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几年前早上在师大晨读有感于满校园的桃花惹人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