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在提出问题的时候,一定有自己的深层次用意,为此,作为听问题的人,我们要尽量揣测提问者的真实意思,而不要总是从自身的主观角度出发,对于提问者胡乱猜疑。试问,如果不知道对方提问的目的和动机,我们如何能够圆满地回答问题呢?这就像是一个人要出门去旅游,却不知道目的地在哪里;一个人扛着枪要打靶子,却连靶子在哪里都不知道。在回答问题前,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明确对方提问的动机,这样才能避免犯主观错误,才能避免以自己的心意误解他人。
在现实的人际沟通过程中,倾听很难做到,有效的倾听更是难得。要想进行有效的回答,前提就是要进行有效倾听,这样才能在倾听的过程中洞察他人的意思,从而在回答的过程中给出他人想要得到的信息。不可否认,每个人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因为成长经历、教育背景、脾气秉性等的不同,使得每个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都会从自身的主观立场出发,进行衡量和考虑,这也直接导致在人际相处中人与人之间很难相互理解和尊重。为了避免主观思想和态度碰撞引起各种矛盾,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学会设身处地,尽量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这样才能给出他人满意的回答,才能与他人进行更加深入的互动和交流。
因为提问动机引起的误解,在成人和孩子之间非常常见。这是因为孩子有自身独特的思维方式,而成人往往会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角度上思考孩子的问题,不能做到怀着赤子之心体验孩子的感受。这样一来,成人与孩子之间的误解油然而生,也就无法彼此融洽相处。
周末,豆豆吵闹着要去动物园里玩。其实,豆豆今年已经去了好几次动物园。为此,刚听到豆豆又要去动物园,妈妈便忍不住发作起来:“那个破动物园里有什么好玩的,臭气熏天,而且傻大傻大的,把动物园走一圈,简直要累死人。咱们去游乐场吧,好不好?”然而,豆豆偏偏和其他孩子不一样,对于游乐场并没有特别的兴趣,而最喜欢去动物园看小动物。豆豆尤其喜欢喂动物园里的羊驼,那些羊驼特别可爱呢!
为此,豆豆丝毫没有妥协,对妈妈说:“那不是破动物园,那是好动物园。动物园里有很多可爱的动物,我最喜欢和小动物玩了,我还要带着大白菜去喂山羊呢,我还要看大象用鼻子给自己洗澡呢!妈妈,你喜欢长颈鹿吗?”妈妈说:“长颈鹿就是有个长脖子,其他的没什么稀奇的。我不想去看长颈鹿。”听到妈妈的话,豆豆忍不住哭起来。无奈之下,妈妈只好带着豆豆去动物园。
豆豆试图说服妈妈去动物园,因为辩论不过妈妈,只好以长颈鹿吸引妈妈。他问妈妈是否喜欢长颈鹿,是想得到妈妈肯定的回答,也是希望妈妈能够陪伴他一起去看长颈鹿。没想到,妈妈实在不想去动物园,为此,明明知道豆豆的心思,却假装不知道,而给出豆豆不想要的回答。这样一来,彻底破灭了豆豆成功说服妈妈去动物园的愿望,所以豆豆才会这么伤心,才会这么生气。
很多父母都能轻易看穿孩子的心思,这是因为孩子的内心很单纯,不管是说话还是做事情都很直截了当。而对于孩子真正的心理需求,有的父母却不愿意看懂,或者说是假装看不懂。这都是因为他们不想迎合孩子,而想要试图改变孩子的想法。
当然,不仅父母和孩子之间存在这样的问题,很多成人在彼此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时候,也会存在同样的问题。要想避免尴尬,在对方倾诉或者提问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认真倾听,透过对方的话探寻对方的真实意思,这样才能把问题回答得恰到好处,才能以圆满的回答打动他人的心。首先,一定要集中精神,而不要三心二意地倾听别人,否则,可能漏掉一句话或者疏忽了一个词语,就会让语言的意思相差很大。其次,在倾听对方的时候,不要左右环视,而应该看着对方的眼睛。正如人们常说的,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只有看着对方的眼睛,我们才能透过眼神的变化更加细致入微地体察对方的心思。最后,当把对方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字都听到耳朵里的时候,既不要假装没有听见对方说话,也不要故意曲解对方的意思,这些都是暂时的逃避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使听到了不想听的话,或者被对方以各种问题刁难,我们也要勇敢面对,积极回应,这样才能真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此外,也不要忽略了作为交流辅助手段的肢体动作等,这些动作往往都出自无意识,为此会更加真实地表现出说话者的内心真实状态和情绪情感状态。总而言之,有效地倾听不但是用耳朵去听,更是用心去听,进行细致入微的感受和富有逻辑性的思考,才能透过语言的表象看到语言的本质,才能让沟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