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电影《我的姐姐》上映的第一天,女朋友想去看,我就陪她去了,一般我一个人看电影都是等他们下架了再去看,一是感觉那个封闭的环境不太好,我不太喜欢那种氛围。而且没有人陪伴一个人去看挺没有意思的。最主要的是还要掏钱。我想说的更优雅点,我感觉还是雅俗共赏吧。
影片开头,就是她父母的车祸现场,现场描写的很好,很真实,全场的环境描写给我的感觉都很真实,没有很著名的流量小生,就是一些很普通的人,展现着生活中普通的事情。
车祸经过鉴定后,是她父母的全责,全责的后果是没有赔偿,剩下了她还有她六岁的弟弟。
那个时代一个很突出的现象就是重男轻女,她父母有了一个女儿以后还想要一个孩子,为了能生二胎。就让女儿假扮残疾,只有假装残疾,才有可能被批准可以生二胎,让一个健康的小女孩每天假装残疾,只是为了爸妈想要一个弟弟。家庭的思想和自己的感受让自己和家庭的隔阂越来越大,最后有了弟弟,也是给弟弟很少有交集。她想远离那个不公家庭,她赴远求学,与亲弟弟鲜少见面。
父母安葬后,还是老一套的情节,家中的一些亲戚出来“关心关心,出出主意”,这很真实。我想很多人都会感触颇深。
因为父母曾经闹过离婚,家中的房子写在她的名下,这就把她卷入了这个漩涡。
她和弟弟从一开始的陌生,到被这个真诚且天真的弟弟感动,里面还有一些让人不禁笑出声来的情节。
姐弟俩的故事情节的渐入和深入都很真实。
她指着墓碑对弟弟说,爸爸妈妈就住在这里面。
“这里面这么小,爸爸妈妈怎么住的下”
“人死之后都会变成灰的,变成灰之后这么大的地方足够了”
情节渐入弟弟对姐姐说:“我不想你变成灰,因为我只有你了”
当小男孩知道父母在也见不到之后,姐姐成了他唯一的亲人。他逐渐变得懂事,经过长时间的相处,她逐渐喜欢这个她仅有的姐姐。
她知道姐姐想去北京,去完成梦想,而自己是姐姐最后的牵挂,小男孩就电话联系寄养家庭,说他想和他们在一起生活。
这是让我最泪落的情节,我一直认为孩子拥有最纯洁的心灵,也是最有灵性的动物,他们对身边的事情看的很清楚,也会去做认为对的事情,孤注一掷。他知道他会成为她的牵挂,他为了让姐姐去北京,同意成为别人的孩子,在那一刻,我感觉到故事情节的升华。
最后寄养家庭让姐姐签订协议,保证以后不在出现在弟弟面前,姐姐犹豫了,回想点点滴滴,泪流无尽,镜头只给弟弟一个背影,我真的很心疼这个有着幼小身影的背景,镜头转换,弟弟也哭了,要知道,他也还是个孩子,他希望姐姐可以去北京,但是更不想离开姐姐,这就是小孩子的矛盾心情,也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矛盾心情。
这也是值得深思的事,我们可能会为了一些人去做一件不想做的事,或者说去做一个与你想要的结果相反的事情,他做到了,就在矛盾中感情得到凸现。
最后姐姐不忍心丢下弟弟,他拒绝签订协议,放下笔,带着也在哭着的弟弟跑了。
弟弟放下新家庭给他买的新足球,拿起了自己的旧足球,开心的牵着姐姐的手。
最后弟弟问“我们去哪啊?”
姐姐说“我也不知道我们去哪?”
本次观影体验很好,因为身边有想要陪的人。
这个电影有很深的情节代入感。可能因为我们都曾是里面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