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女儿叫刘夏宁,正在辽宁师范大学读大二,学的是戏剧影视艺术专业。这虽然不是一个名牌大学,但我觉得孩子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很重要。
那我就谈一谈从小对孩子的教育吧。
一、在品格培养方面
我们常说,认识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终于善良,止于人品。品格是一个人的底牌。从小我们就教育孩子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孩子一直跟着我上小学。刚上一年级不久,有一天下午放学我去接她,刚进教室就有几名小同学围住我,说:“夏宁拿我橡皮。”“夏宁偷我铅笔。”这时我静下来,安抚着这些小同学。又对女儿说:“孩子,你需要什么,妈妈给你买。给妈妈说实话,你真的拿了别人的东西吗?”待了一会儿,女儿默不作声地把这些东西从书包里拿出来,一一归还了小同学。回家后我没有对孩子发脾气,而是坐在她身边,问到:“孩子,告诉妈妈,你为什么要拿别人的东西?”她小声说:“她们的东西很好看,我很喜欢。”我明白了,她喜欢的东西,就想拥有,孩子内心并没有“偷”的概念。我又说:“学习上用的,你喜欢,妈妈会给你买的,别人的东西再好,那是别人的,咱不能随便动。你要想用,要给人家说一声,叫用,咱才用;不让用,咱不能动。”孩子点了点头。他爸爸又教育了一番,最后还放出一句狠话,以后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你的手就别要了。
从那以后,别人再好的东西,女儿也不随便拿。高考完我去接她收拾行李,她是最后一个离校,寝室有几个别人不要的衣架,也很好,觉得扔了可惜,我想拿走,女儿就是不让,她说:“不是咱的东西,咱不能要。”
二、在沟通方面
在与女儿的沟通上,一直没什么隔阂。用现在时尚的话说就是能“共情”。共情,就是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孩子,理解孩子。女儿有什么心里话,都会给我们说的。从她说的话里,就可以察觉她的心理变化。尽管有些想法不对,也不呵斥,可以通过开玩笑的方式导正。我多次给孩子说,不管你走到哪里,不管你做的对错,父母永远是你的保护神。心里有了痛苦,一定要给父母说,我们无条件地爱你。
疫情期间,我们都宅在家里,没有训话,很少有争吵。孩子以画画为主,有时也看看手机上视频。我干我的活。家庭气氛很和谐。我们约定,我做饭,她洗碗。每周有一顿饭,她下厨亲手做自己喜欢吃的。就在我刚刚准备网课的时候,有很多电教知识,都请教女儿。她教会了我,我也表示感谢。我真的感觉孩子长大了,中用了,我真实地表达出来,她也有成就感,并且还乐意教我。
三、尊重孩子的选择
孩子从小爱画画,上高中学的是文化课。升高三那个暑假,她哭着闹着要走美术,他爸一直不同意。因为她的文化成绩不是太差。最后我思索再三还是尊重了孩子的选择。她最后高考的文化课成绩是468分。她说:“我静静画画的感觉很好,要有两天不画画,我就觉得空虚。”
她现在的专业,作业不多,在大学的第一个寒假,她加入网上的一个美术机构,教小孩画画。后来休息日又到社会上的一个美术辅导机构学设计。她的一个服装设计,被厂家选中,还给她付了小费。她领到报酬时,那个高兴劲了就甭提了。她设计的字体,被组长和同学肯定,她也感到自信。当然,有些设计也有些不足,还需改进。
一个月前,她和同学合作,开了一个网店,在网上给人家画全家福之类的卡通画。报酬她俩商量着分配。在利润分配上,她征求我的意见。我说,合作不能把利益看重,要把情意看重,这样才能把事业做大。我又把俞敏洪在大学给同学打水的故事讲给她。现在的小店儿她经营得还不错。因为喜欢,在这上面也肯下功夫,爱琢磨。除了上网课,就是画画,女儿的生活很充实。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四、深刻反思
现在回想起来,我也有很多对不起孩子的地方。在女儿上小学的时候,每次在家写作业,我都是守在她身边,孩子没有自己自由的空间。那时还不让孩子做家务,让她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其实她人在那儿坐着,心不一定就在学习上。孩子成绩不好时,我也打骂过她。孩子的成绩一度成为家庭气氛的晴雨表。还有就是,在小学陪孩子运动游戏很少。孩子曾经说过,她的童年不幸福。这些都是我心里的痛。后来我学习中华文化,学习家庭教育,不断地反思并改变自己,因势利导引领孩子接触中华文化。不再强制,不再打压,就事论事,适时教育,从内心尊重孩子。在自己改变的同时,孩子也变得越来越好。
我在孩子的教育上有得有失,希望大家以我为戒,真正用心地教育自己的孩子。因为“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孩子的失败。”
202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