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买了本书,是原版的《月亮与六便士》。奈何自己水平不够,读来艰涩,便束之高阁,没有再翻开。后来自己流入快餐阅读,下载了一些阅读软件,可是每每搜寻可读的书的时候,望着一页一页的图书推荐,都觉得兴致索然。前不久软件页面跳过译文版的《月亮与六便士》,兴致忽起,便狼吞虎咽地读了起来。书薄,没多久就看完了。看到最后不出意料,自己没有看懂。最后一段结束的时候我很茫然,结束了?结语是什么意思呢?知乎上果然有这类提问,翻开答案看看,大概是有那么一些解释。我想了想,似乎这些解释都有道理。我挑了一条我觉得最有道理的,即作者巧妙地借用牧师的话讽刺了罗伯特,又巧妙地用 “他一直忘不了一个先令就可以买十三只大牡蛎的日子” 来讽刺牧师。顺便讽刺了所有道貌岸然自以为脱俗的人,以及讽刺了所有世俗却喜欢对生活在更高处的人评头论足的人。可能还讽刺了其他更多。
我低头思考了一下,惭愧了几分钟。然后感叹了一句,这本书真好看,作者真厉害。再接着,我又滑动起阅读软件的图书推荐页面,兴致索然地搜索起自己想要看的书来。
我时常被像书中主角思特里克兰德那样的人感动。有时候不需要看到像思特里克兰德这样对自己毫不在意、为世俗所不容的、追求自己心中所盼的人,只需要看到一些为了自己梦想作出些许牺牲的人,我都能感动不已。可能实在如某句话所说,人往往乐于去知晓自己无法实现的人事,唏嘘感慨一番。我也乐于此。然后在欣赏完/感动完后,继续耽于自己平凡的、俗不可耐的生活。偶尔会挣扎一下。片刻会有焦虑不安。片刻会痛愤自己的不作为。但是随即自己会为自己找很多理由,心情也会很快好起来。我想我是崇敬那些能不管不顾地去追寻自己梦想的人的,我是羡慕的,然而我始终不可能成为那样的人。就像书里很多人那样。
我一开始阅读这本书的时候觉得索然无味,直到思特里克兰德坚决的脱离自己原有的生活。真正开始让我对这个角色感兴趣的是,在 “我” 一开始去巴黎,依照思特里克兰德太太的嘱咐,去劝思特里克兰德回家的时候,面对 “我” 的所有质问,思特里克兰德只是一再强调“我必须画画”。他说 “我由不得我自己”。我震惊了。我第一次看到对梦想这样的描述。对于我来说,什么是 “必须” 做的?我想了很久,大致列了一些,无非是吃喝拉撒,不做就会影响生命的事情。谁会觉得自己不去追寻自己的梦想自己就真的会死?
可能世界上有很多可以为追寻梦想放弃一切的人。而我不是。很多人不是。我,以及这些很多人,其中可能有一大部分会惊叹于这些可以为了追逐梦想不顾一切的人。会欣赏他们,会羡慕他们。但是绝对不会让自己也这么做。但是我们同时也没有布吕克船长那样的觉悟。我们有时候会讨厌起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正在过的生活。当我们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会觉得很受震动。然而虽然我们内心深处生出了无尽感慨,合上书后我们依然还是会按照之前的生活节奏,选择继续做 “做着证券交易所经纪人的思特里克兰德”。
另外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事情是,我,以及还有很多人,我们看完这本书,会觉得崇敬思特里克兰德这样的人,会感叹。然而在真正面对生活中像思特里克兰德这样的人的时候,作出的反应真的如书中所描写的道貌岸然的人一样,甚至更糟。一个比较轻的例子是,在我身边有一些很厉害的人,精于技术,沉迷于研究,然而不善交际,也不乐于交际。很多跟他们合作过的人围在一起讨论的时候,重点往往会偏向于 “他/她虽然厉害,但是这么不善于与人交流,以后工作怕是不行,公司不喜欢这样的人。这恐怕是性格缺陷”。
我们不由自主关注的东西,一直是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