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嘉出生在北方黄土高原,成长在南方温润多雨的成都平原,打一出生,母亲就抱着伟嘉指着小伟嘉头上的旋说“这孩子长大是个“犟小子”。北方人叫“犟”不叫“犟“,叫“撅柄”。用来形容那些不随和,固执或者认死理的人。自小伟嘉就“犟”,上小学的时候在学校欺负了人不肯接受老师的批评宁可请家长也不愿意道歉,到中学时沉迷于武侠小说不遵守校规而和班主任对抗,被学校通报批评也不改变自己。总之,固执,不,是“犟”成了伟嘉身上显著的特点,也就是这个“犟”给给伟嘉带来了很多麻烦和快乐,可谓喜忧参半。
伟嘉是“犟”,但很大程度上还在于坚持自己的观点,甚至为一个问题争论的面红耳赤,每每遇到这样的事情发生,母亲不无焦虑的自言自语“怎么和你爸一样那么死犟,真是有其父比有其子”。而伟嘉的父亲那时候听到母亲这么说也高兴的回应道“我的儿子不像我像谁?”后来再碰到这样的事情发生,父亲也会站出来对伟嘉说“考虑清楚再坚持你的意见,不过也要别人把话说完!”
有很多人会说固执没有什么不好,它表示一个人有所坚持,不被同化。
伟嘉的“固执”或者“犟”在职场上给他带来不少意外。在伟嘉服务于某公司做技术管理人员时就处理过这么意见事情,某关键产品在机床加工出现重大失误,而伟嘉那天值夜班,在下午6点钟到办公室时,同事把事情的过程给伟嘉说了下,伟嘉就去发生事故的机床看如何处理,在机床上除了工人外还有一些领导,他们知道伟嘉值班特意在等伟嘉,当伟嘉把事情搞明白后,伟嘉的一个领导对伟嘉说“这个项目就差这个件了,能不能把多加工的地方今天晚上连夜焊上,明天早上再加工?”
“焊上是可以,可焊了变形太大,别的已加工面也受影响,再说,根据程序文件要是焊的话就需要先进行质量评定,评定后再综和考虑那种补救措施。”
“这个项目就差这个件了,有时候进度很重要,这个你懂得。”
领导的话就是高屋建瓴,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伟嘉回到办公室,仔细看了这个件的使用情况,他考虑了很久,最终打电话通知做质量评定。可想而知时候那个领导知道后的反应“这个人,也太没有大局观了,犟驴一个。”
这件事情影响了伟嘉在领导心目中的形象,直接关系到年底的评比问题,伟嘉并没有在意什么,因为他知道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存之本。不能为一些个人的私利而忽略产品的质量,可悲的是在这以后质量问题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形象,而领导仍然可以换地为官。
伟嘉的“固执”还表现在多人接物的态度上,这一点母亲经常忧愁的劝诫说“说话要和颜悦色,别一说话就把人顶到南墙上下不来。”母亲这话说的伟嘉耳朵都起老茧,但还是没有改变自己。伟嘉从来不喜欢溜须拍马之徒,对这些小人从来都是嗤之以鼻,一旦他要是对某个人形成这样的一个观点,伟嘉或许这辈子都会对这些人敬而远之。伟嘉的“固执”可见一斑。因为个人视角太小,想法单一,缺乏判断力,所以表现为固执,又因为如此固执,便拒绝了了解别人,拒绝拥有一个宽大胸怀的思想。
因此在完善自我的道路上便会停滞不前,如此便会导致一种恶性循环。
其实,伟嘉绝不是那种绝对的“固执”,即有一种正向的执着、坚持原则的“固执”;也有一些思维局限上的“固执。”
一个真正优秀的人会保持其独特的个性,因为他们认识到,所谓的固执并不是独特的个性,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人格缺陷。
恰恰是固执阻碍了一个人良好个性的形成,它往往使得你越来越偏激,缺少宽容和智慧,阻碍了你学习、思考以及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
如果你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固执,但又不知道如何去改正,除了刻意的提醒自己及时反省之外,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去学习,去阅读,去提高自己的认知。
多读书、多了解、多思考,当经历的多了,知道的多了,认知能力提升了,固执自然会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