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山灵,有水秀,便有风光,哈尔滨这座城,依水而生,无峻山。顾此江水为景,河水为园。而马家沟河沿岸,便是娱民乐众之所,风铃园即是。
风铃园并不大,大地图上看来就是个牛轭子形状,况且先前面跟爷爷来过一次,从宽城桥开始,沿途一直顺到宣化桥,楞是没有找到半拉儿车位。哪怕有个道牙子空我都豁出去停上面,于是这次过来直接打车。
同样在宽城桥下车,爷爷直奔园中,园门形似两只鹤交颈呢喃,很有抽象思维的艺术气息。进门便见一个梯形景观,上面写有“风铃园”三个字,可能是年久失修,显得过于陈旧斑驳,好在隐约还能看得清,据说当初建设时有满园的风铃。
爷爷在木板铺就的小路前进,脚下的每一步吱吱声响,好像踩在时光的琴弦上,奏出悠扬的旋律。他时而望向河对岸,时而握住结实的铁护栏,看着那碧绿的河水,天空与高楼在水里荡漾,河水清澈见底,落叶旋转,随波逐流,仿佛跳动的音符,弹出小河的美妙乐章,爷爷也沉浸其中。
岸边嘻嘻然然,笑语喧哗,老人与孩童各有所乐,健身广场内,器材丰富多样,大小都有,还有孩子们喜欢的小滑梯,孩子们场内奔跑追逐,大人们器材跟前伸腰踢腿。爷爷每每看到这种情景,多是抛去羡慕的目光。然后再若无其事的走开。中途遇到两个方亭,一个中式古典风格,一个西式现代风格,爷爷也见多不怪,很自然地坐下来休息一下,感受一下落叶的轻舞,倾听一下秋风的倾诉。想象着以往这个时节,他会忙碌于金黄的庄稼地里,享受着抢收粮食的愉悦。
快到宣化街头时,爷爷又发现了一个现代感十足的雕塑,像鱼尾又似蜗牛的交叠在一起,找不到相关的解说,我也看不出什么意向,基座掉下来的理石砖面也许会带着答案。爷爷环绕了一圈,就当看个奇特。
宣化桥上,爷爷望着河边钓鱼的人们,等待他们起竿上鱼的关键时刻。这时桥边的大叔看到爷爷如此聚精会神的样子,便凑上前来和爷爷闲聊。平时不爱说话的爷爷,碰到聊天这事,瞬间精神百倍,当即忘记了观看钓鱼的热闹。交谈中得知叔叔的年纪正好与父亲同龄。我鼻头一酸,拿出一封“有缘人”感谢信交给他,成为第61位有缘人,随即带爷爷走到对岸,因为我看到那朴实酷似父亲的脸庞,我会控制不住得想起太多。
再回来的时候,发现园中还有一座三层楼高的观景亭。我想带爷爷一起上去鸟瞰全园,可是爷爷却不太情愿。我也只好自己一个人爬上去,代爷爷纵观了一下全园的风光。登高望远,极目远眺,马家沟河像一条彩带铺在楼宇之间。蜿蜒而秀丽,舞动与妖娆,又像一幅流动的画卷,将堤岸上的苍翠与游人映入其中,宛若名作“游人上河图”。
爷爷也站在下面观景台上,欣赏的这幅画作,感受着时光的流淌,瞬间忘却烦恼,享受宁静。忽悠间,一阵幽幽的清风吹过,爷爷似乎听到满园的风铃响起,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那声音仿佛来自遥远的天际,带着无尽的思念与眷恋。在这里,声音停在那里,时间也仿佛静止,爷爷也许会想起父亲,或许又模糊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