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参加了四年级老师的读书交流,老师们围绕阅读《如何说孩子爱学》一书,谈的最多的就是接纳孩子的情绪,与孩子产生同理心,这让我想起来一个故事。
故事说主人养了一条忠实的狗,经常帮主任做事情,甚至照看孩子。一天主人有事要出去,但孩子还在床上睡觉,主人便示意狗照看孩子,自己就出门了。当主人回来的时候,眼前的一幕让他惊呆了,地上到处是血,狗全身是血,摇着尾巴向他走来。主人心想一定是狗把孩子吃了,才弄的到处是血。于是主人二话没说,操起一把菜刀,一刀劈在狗脑门儿上。狗惨叫两声倒了下去。主人还不解恨,又砍了两刀。砍完后,主人又开始找孩子。首先他发现地上躺着一只浑身是血的死狼,主人似乎明白了什么,然后又在床头的被子底下发现了熟睡的儿子。主人这才明白了,这里刚刚发生了一场狗狼大战,狗为了保护孩子,咬死了狼。主人后悔不迭,厚葬了狗,却留下了永远的疚。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未必是真实的,更不用说听到的了,不分青红皂白地立即采取行动,只会激化矛盾,留下遗憾,特别是对于成长中的孩子,表面的现象,背后肯定有真实的原因和想法,作为老师和家长,需要的是静下心来、耐下心来,走进孩子的内心,去发现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的动机,然后和他产生共情,建立同理心,去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一句话,要想让孩子接受我们的想法,就必须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去教育他影响他,否则只会事倍功半。
事实上,在孩子真犯错之外,有好多时候我们老师、家长会凭着自己的主观臆断去推理,去想象,误解孩子,冤枉孩子。
记得儿子上高中时,晚上十点多回来会再学习一会,并把手机要了去搜题。经常一觉醒来,发现儿子的房间还亮着灯,我就想这小子肯定是玩手机玩过头了,于是就大吼一声:“儿子,又在玩手机,睡觉!”儿子那边要么幽幽传来一句:“冤枉好人,我在看书。”这还是温柔的,严重时会反问一句:“你过来看看,谁在玩手机?”弄得自己既尴尬又狼狈,干气干鼓,呵呵,怪谁呢,都怪自己不分青红皂白,乱下结论,伤人害己。
所以,我们做老师做家长的,有时真的需要慢下来,静下来,蹲下来,去处理孩子的问题,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立场去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唤起孩子内心的认同,这样才会实现我们想要的、期待的结果。而这些,既是方法,又是艺术,更是智慧。(2017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