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夜读以外,深夜独自写一点文字也算是极度享受的一件事情了。第一次用app写东西,并没有想好标题,那就从“简书”的简开始吧。
一,
配了一张图,那是大约6年前在老挝琅勃拉邦街头遇到的一个画家,在这幅画面前我驻足了许久,干净利落的素描线条,却勾勒出相当简约而深远的意境。120美元的价格对于当时还是学生囊中羞涩的我,还是无法下定决心把剩余旅费的一部分支出在这幅画上,跟这位年轻的画师聊了几句,当然他也是虔诚的佛教徒,最后在征得他同意之后,我用相机留下了这幅画的照片。在经历了这片佛国延续了近700年清晨布施的壮观场景,我在人群中感受着庄严的佛教与世俗的生活竟然如此亲密,交融在宁静安详的琅勃拉邦街头。每当我回想当时的场景,脑海里出现的却是这幅极简的画卷,我甚至不知道这幅画叫什么,或者它有没有名字,后来读过比尔波特的《禅的行囊》,总是有意无意会和这幅画结合起来,其中的简意味深长,我们每个人从自己的生命起点一路跋涉而来,背上的行囊也一日重似一日,有时候令我们无法看清眼前的方向。在这场漫长的旅程之中,有些包袱一念之间便可放下,有些则或许背负经年,更有些竟至令人一生无法割舍。究其所终,这一切不过是我们捏造出来的幻想而已。在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即兴的行走和极致的体验,不正是一边拾起行囊,一边把行囊简化,甚至最后只剩空空荡荡的行囊,曾想如此年轻如此干净的活着,直到有一天突然消失在马路上。
二,
一次从越南的胡志明市到柬埔寨金边再到暹粒的跨境巴士,由于选择了当地人交通巴士整整一车都是越南人或事柬埔寨人,唯独我和前排一个意大利小伙在车厢里显得格格不入,有的柬埔寨人英语口语好一点就跟我聊上几句,甚至最后我还能跟他们聊到“失去的高棉”,了解他们对西贡的情怀。一路漫长而又疲惫的旅程,我和意大利帅哥倒是慢慢熟悉起来,直到最后抵达目的地暹粒,我们一起拼房一个人花了2美金住了一家他推荐的guest house。令我感到惊讶的是,他并不和我一样是初次来暹粒的旅人,他整整待了快一年,而当他和我告别时,他的所有行李加起来不过是手上一个几乎可以轻松用小拇指拎起来的简陋的布袋以及着身的两件印度式的棉麻衣物,他告诉我若不是护照临近到期,他不会这么快回意大利。后来我们互相加了FB,在他的主页里我看到的完全不一样的他,优越的家境,绅士的穿着,优雅的谈吐,他旅居东南亚2年期间全部行李不过区区一个粗布行囊,该留下的他都留下了,要舍弃的他也不吝舍弃。刚认识喝完酒还会调揩他几句,如此俊朗的外形一定在亚洲猎艳无数,多少黑发姑娘又为他神魂颠倒,接下来每天接触时间越多越是发现,满脸写满故事的他竟然简单的一句话都可以形容,和暹粒街头大多数天真的笑脸一样。除却旅行,很少能有种行为能让我们卸下生活中的负重又重新珍视生活中珍贵的部分,也没有什么比在路上,更能让自己静下来倾听自己的声音。难怪从18世纪开始,人类的同情和了解不再源自于社群活动,而是来源于人们漂泊的经验。更有甚者认为外来旅行者要比当地人的道德更加高尚,虽然有些无稽之谈,但生活在暹粒的青年不曾料到,他们所厌倦的这片土地,在一群外来人看来正是自由、和平、与爱的化身。而同样渴望生在别处的我们也许正被远方的另一群人所艳羡。
人生中在不断取舍,那么在你的生命行囊中有别人拿不走的东西吗?
三,
建筑设计学有一句名言“less is more",作为包豪斯建筑风格的先驱,建筑师米斯凡德罗提出这个口号,如今竟然可以轻松嫁接在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中。如今米斯凡德罗这句“少即是多”内涵不仅仅是对包豪斯建筑理念的理解,甚至有了无穷多的外延,在服装设计上,我们说过这句话,在室内装修设计上,我们也有这样说,在人民日报也大肆倡导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竟然也提到了这句话。少即是多,少的是什么,极简主义,而又简了什么呢?极简的生活需要多少物质来填补呢?我们试图去简化自己的生活,去过上被倡导的极简主义生活,去用少即是多一遍又一遍的说服自己放弃内心的抵抗。却往往把生活过的一团糟,那些毫无征兆的结果一点点侵蚀着你对生活的幻想,这时候你甚至会歇斯底里的呐喊,我就不能把生活过的简单一点吗?我就不能不用那么物质去装点我的生活吗?
其实生活本该物质,在玛格丽特杜拉斯的《物质生活》一书中,长短不一的描述了自己48篇随笔描述了自己生活的片段,如此细致入微的剖析和描述自己,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多宽广的胸襟,多丰富深刻的体会才能做到。她的文字“说话”就像血液一样从心脏里流出来,又流回心脏里去,没有多余的路线,一切都自然而然、单纯明了,她的物质生活却因此变得简单起来。倘若一个人再自己随波逐流的价值体系里,被旁人所设定的价值观去克制去尊崇去维系别人投射来的赞美和期许,从未有勇气面对自己的内心,如此一场日复一日的生活啊,突然一天,他觉得这一切并没有她设想的那么美好,从断舍离开始重新设定自己的生活,本来就空洞无魂的神经,他能在平淡中品出生活的真味吗?
或许每个人都拥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同时也戴上了这种选择的枷锁,在还称不上人生的初级阶段里,有时候的我幸运的获得了来自他人设定的评价体系的肯定,如今我却在慢慢试图去打破它,打破一切以美好圆满为题设的生活方式,并不需要太多人的期望,独自面度自己的内心,只是一个有欲望有爱有憎恨有放纵也有克制的人,我心有猛虎也可细嗅蔷薇。极简的生活,简化的并不一定是物质,恰恰相反,在你极致感受一切物质带给你所有的感官刺激之后,开始一段华丽的人生旅程,尽可能地用你的所有触觉和能激发到你感官的的事物去探寻去体会去感悟,你可以大胆的去爱像杜拉斯一样,去触发你内心中小小野兽被撞击出来不可思议的力量。一切极简生活皆来源于丰富的内心,活着为了讲述,每天的生活都是制造回忆的过程,在你的回忆里,可以是过境千帆,可以是小舸争流,可以是波澜壮阔,可以是潮起潮落。重要的是,细心珍视你生命中每一个流过的过程,这是滋养你感触生命神经的养分,保留着那一份最原始的悸动,趁一切还崭新,让自己去面对这个世界,山海的浩瀚,宇宙的浪漫不过是你回忆里铺垫的韵律。
而我并不是想说什么,就如物质生活里说到的那样,这本书没有开端,没有结尾,也没有中间部分。每本书都有一个存在的理由,如果这样《物质生活》并不属于其中任何一种。她用了“流动”这个词来形容这样的写作,如果我思考了,我才来写点文字,那么我所做的只是从那不断逝去的流水中捞取的只是些残片碎屑,放在手心里慢慢地摆弄注视,而真正思考的东西确实无法用文字记录的,就如物质生活一样,只有更接近于物质的状态,才是不会思考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