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热爱而精彩

有幸参加“落实立德树人,创新班主任工作艺术暨李镇西教育思想实践智慧研讨会”的培训,收获颇丰,感动满满。

两天的时间,四位专家,九点开场,为占据最有利的位置,我六点半起床,七点刚一过就进入会场,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天我们都抢到了第一排的座位,与教育大咖们仅两米之距,果然大咖就是大咖,从衣着到谈吐都是那样平易近人,仿佛就是身边一位长者,智者。

我手机里拍了100多张图片,还有视频,他们的教育理念,管理班级的方法,我不想在这里重复赘述,因为大家上网一搜或关注公众号都能找到,我只想和我最亲密的战友们聊一聊我的感受。

无论是名震杏坛的李镇西老师,还是几位依然耕耘在一线的几位专家,我深深感受到他们之所以成功,之所以有今天的辉煌成就,那就是源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因为有了热爱,你才能做到如此用心。

首先谈谈李镇西老师,他是出生于58年的人,82年从教,带班。他为了打造自己的班级文化,估计那时候没有“班级文化”这个词吧,他写了班歌,但没有人谱曲,他居然想到写信给谷建芬老师,让他给班歌谱曲。

首先,他有这个想法,我就觉得了不起,一个刚毕业走上讲台的毛头小伙子,居然敢给远在北京,而且享誉全国的音乐家写信,让他谱写班歌的乐谱,李镇西老师不仅这样想了,而且做了,这不正是因为热爱吗?

没有谷建芬老师的地址,他居然把信寄往当时全国发行的《歌曲》杂志社转交谷建芬老师,连他自己也意外的是谷建芬老师给他回了信,并答应谱曲,事隔三年,他专程带着他班的孩子们去北京,到谷建芬老师家致谢,并从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的班歌陪伴着一届又一届的孩子成长,看到一家三代同唱一首班歌的视频,不禁热泪盈眶,这不就是一个教师最大的成就吗?看到李老师保存至今的来往信件,还有照片,那时候有相机的人可以说相当少,当老师的有相机怕是更少吧,他却用相机记录下和孩子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这不正是因为热爱才如此用心,也正是这种孜孜不倦的用心,才会在教育界大放异彩。

四位专家中的郭文红老师是唯一的一位小学班主任,她说“家庭是最早最好也是最高的学府。”我相信我们每一个老师特别认同,但我们和家长沟通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老师,孩子在学校,你管紧些啊,犯错了就打。”天呐,现在我们头上悬着“依法执教,不准体罚学生”的利剑,谁敢打孩子啊?再说了,上一句“在学校管紧一些。”言外之意,好像我们没有管似的,相信各位兄弟姐妹们,听到这一句话,心里肯定有些不爽,哪怕是一丝丝。但这句话的背后同时也传递一个信息,家长们眼里学校教育比家庭教育重要,所以在日后的工作中通过沟通,让家长们明白家庭教育才决定孩子的一生,没有父母的成长就没有孩子的成长,没有父母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

为了提高家长们的素养,作为班主任,她不仅教育孩子,还专门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写日记,通过这种方式让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而且还让家长体会到了孩子学习的苦与乐,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心里。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无论发生任何事情,她首先考虑的是此刻最重要的人是谁?当然是孩子。正是因为热爱,才会时时刻刻想着孩子,用心地不厌其烦地把琐碎的工作做到极致,做到完美,才会成就自己精彩的教育人生。

虽然已经不惑之年,但我常常叩问自己: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喜欢现在的你么?因为日常班主任工作的繁琐,教学工作的繁重,或现行的很多制度与自己的教育理念相悖,委屈过,牢骚过,甚至骂过,当初为什么选择这一个行业?可第二天的闹钟一响,依然一跃而起,生怕迟到。是的,如果你对职业不满意,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改变职业,要么改变职业心态,想到自己已经快40,对我来说只有一种选择,改变职业心态,不是有只能仰望教育大家们对教育事业那份热爱,那份执着,更不是所谓的名利,只是为寻找那个更喜欢的自己。

锻炼,学习成长,让身体保持好的状态,每天元气满满,只有这样,寻找更喜欢的自己才有力气。努力工作,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我时常告诉自己的学生和我的孩子,如果老师特别关注某一个学生,是因为他的优秀引起老师的关注,与其他无关,永远让学生明白,只要你努力,世界都会为你而让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