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跟我爸说魚凉透了有点腥。我妈说问一下你弟吃不吃。我还没开口问,我爸就说他肯定不吃的,然后拿起筷子就要把魚吃了。
他今年身体有点毛病,吃鱼不好,更何况是凉了的魚,我看到这个习惯性的动作,一下子怒了。我阻止他,把魚夹到自己的碗里,很严肃地看着他说:“不要把他惯坏了,他现在就是想吃的就多吃,不想吃的就一点都不沾。”
我想起之前在球场的时候,他一直传球给我弟,后来我抢不过他们,我爸还在那里为了他跟我弟的完美配合得意地笑。
我低着头一边吃,察觉到鼻子发酸,眼泪就掉下来了。
其实就饭桌上这件事来说,他也没叫我吃啊,他只是自己要吃,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没出息,我不知道自己委屈的点在哪里。
02
昨天把电影《狗十三》补上,其实除了共鸣,我没有更多深入的思考。
电影《狗十三》里说:“原来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啊,没有怀孕、堕胎、出走、死亡,却看到自己展览了一场青春的斩首示众。”
李玩为了狗狗爱因斯坦闹情绪,没有人明白她只是想看到家人跟她一样重视这个生命而已,她在乎的不是丢了狗,而是丢了能给她慰藉和陪伴的爱因斯坦。
后来我无法为李玩抱不平的,她没有看到爷爷为了帮她找狗弄伤了腿,奶奶为了她黑夜里出门差点回不来。身边的人都在说“都这么大了还不懂事”,她爸无可奈何把她一顿打之后,一个汉子哭得令人心酸。
此后的镜头里我再没看到李玩发自内心的笑,影片最后她看到了爱因斯坦无动于衷,她对自己的生活妥协了,她后来的样子,长辈们都喜欢。
看起来好像谁都没错的,不知道压抑的情绪要往哪个突破口倾泄。
最大的感受是,长大有时候很没意思,成年人都不容易。
03
我突然明白,一直以来,我爸都没有特别明显的偏心的行为,我也觉得他近乎成为了满分的父亲,事实上完美的东西都不存在,更何况是有思考能力的人呢。
我觉得他公平,只是我主观上选择忽视了一些细微的差别对待。但我又心疼他总是考虑孩子的感受,他忘了自己不只是一个父亲,也是一个普通人。
疫情期间,他成为了“无业游民”,他平时很少说自己有多不容易,但这段时间他叹气的次数多了,所以我看书的时候在他旁边,玩手机也在他旁边,总而言之,尽我所能让他不要感觉自己是在孤军奋战。
然而这一切都没有我弟跟他说一句话来得有效,我弟随便说了一句什么话,他没听到会特意地去问他说了什么。
后来让我幡然醒悟的是,我弟有一个特别长的叛逆期,所以我爸现在格外珍惜他的一丁点进步。
因为这些事情我都看得明白,我的理智就不允许我闹情绪,我总在想我爸明明更委屈,所以我最多沉默一个晚上,第二天还是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我既难过,又觉得这是人之常情。长大这个词,让人有时候像个默不作声的落败者。
04
虽然我之前没怎么把“大学就好了”这样的话放在心上,但那些扑面而来的人生百态还是让我招架不住。
以前我别说跟别人说不开心的事,甚至哭也是没什么的,但现在哭这个行为好像不妥当了,不会管理情绪也不行。
我开始慢慢接受他人的期待,不再希望情绪可以自由外露,我知道自己以前对现实的抵触有多迂腐。有的事情就是这样,你痛快了别人不一定痛快。
但我不是想说要怎么抛弃内心,而是最大限度地让周围的人都过得舒坦点。
比如说,我小时候闹得不吃不喝的时候,爸妈都是跟着急的,长大后我把态度放温和了,生活倒也平静,家里人也放心。
学会了把痛苦、无奈、愤懑等等负面情绪咽下去了,才成为了有模有样的成年人。
这样很难吧?很难,从来没有刀枪不入的大人。
罗曼罗兰曾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有模有样的成年人明白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学会接受并做到心态坦然,在这基础上,依然学着去得到更多。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都觉得这样活得没意思了,却还是没有放弃,我们的人生尽管有99%的不如意,也有那1%可执着的东西。
我依旧把热情和努力加持到我的人生里,也准备好接受各种有可能的结果。
人生那么辽阔,边走边看,随时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