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星期三的晚上,我突然决定要结束晚睡晚起的生活方式,用以替代的时间安排是晚11点睡,早6点起,今天是第四天,执行得还不错。
去年8月的时候,我出差广东,身上刚好揣着当周一才拿到的港澳通行证,因为出差头天就办完公事,不假思索便决定第二天到香港去转一趟,此前完全没有计划,现金和信用卡都没准备,连酒店都是叫同学帮忙网上现定的,可还是就这么大剌剌的去了。
去年6月底的一天,觉得时间琐琐碎碎地度过实在是太轻太容易,可要是回忆起来,也跟风扬起的灰尘一般,浑浊飘渺,没有深厚的积累,没有顽固的沉淀,人生也轻似鸿毛了,飘着舞着,被一切忽略着。然后我开始学英语,一直到现在,进步虽然缓慢,可是总也有了积累不是?
同样是去年,一月的一天,漫无目的在网上逛,突然就决定下单买个iphone6,毕竟是一个月的薪水啊,我也没有经历什么犹豫,机械地装进购物车,确认订单,确定付款,第二天就拿到手机,开始了使用ios的生活。5个月后它被偷了,知道找不回,从派出所出来后直接去店里拿信用卡刷了个新的。
人是这么奇怪的动物,有时候脑子里回响了一万遍的事情你还是只让它停留在脑子里,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去执行,但是有些事,它只在脑中闪现了一次,你就会把它从想法变为现实。这种选择可大可小,然而这种选择却不经意间会成为改变你人生的某种讯号,仿佛是抓住了潜意识的尾巴,让潜意识带着你前往那个神秘的地方,那个除了刺眼的光什么也看不到的未来。
抑郁的日子比女人的大姨妈烦多了,它是旧时代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你被它缠住,昏天暗地,窒息抽搐。没有人来替你剪掉这块布的时候,你若幸运,让骨头变得更硬,让身子变得更强,便也把它撑破了得了自由;你若不幸,只等它蚕食到你骨瘦如柴、油尽灯枯。
都市的生活压力是那么的大,每一天都是考验,工作不顺心的时候看看房价看看存款数字更有一种万念俱灰之感,哭过后收起了“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啊”和“我他妈明天就辞职”的感叹,第二天还是得打起精神跑到办公室学着老牛拉车的姿势该干啥干啥。而朋友圈的二代男还在天天晒好吃好喝和各类综艺节目。
莎士比亚写下: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他们扫清,这两种方式,哪一种更高贵?曹雪芹也同时刻画了黛玉和宝钗的形象来呼应莎翁的问题,到底是宝钗的玲珑圆融、端庄大气更好?还是黛玉的孤芳自赏、风流别致更妙?一个入世,一个脱俗,哪一种完成是对生命的赞叹?
生命存在的形式是如此不同,可再多欢笑再多泪水的热闹也逃不过曲终人散,既然结局都是化为尘土烟消云散,我何苦还要受尽这生活的煎熬?
口语课的老师Rogetee很喜欢谈论自己的生活,她来自菲律宾的一个贫苦家庭,家中有9个孩子,她排行第二,22岁她离开家乡,先后去了也门和巴林的酒店当驻唱歌手,凭借一己之力帮助家里盖起了大房子。曾谈过一个法国男友,现在的男友是个比她大十几岁的英国人,两人现在在新加坡生活的很幸福,不过,我估计他们此时应该在伦敦,她告诉我男友要带她见家人,她要放两个月的假,这是她第一次去英国,也是第一次被正式介绍给男方家人。
我很惊讶一个底层菲律宾家庭的女孩子可以把人生度过得如此丰富有趣,我问她怎么做到的,她说她6个姐妹全都嫁人了,最小的妹妹今年19岁也已经怀孕,她不想过那么无聊的生活,所以当出国工作的机会来临时,她毫不犹豫就决定离开。她还鼓励我说想要改变现状就要勇敢迈出第一步,不要有那么多顾虑。
我也想逃离。逃离都市,逃离压力如山的现状,跑到大理那样风景如画的地方,想象着一个月两千块可以在那里买最好的食材自己烹饪,可以拥有大把闲适时间读喜欢的文学,工作几年就可以买套大房子,每天打开窗户欣赏洱海的清澈优雅。不再热热闹闹,不再肩负重任,不再身心俱疲。我想着,想着,就跑到知乎去了解在大理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我甚至开始筹划一切逃离的可能性。
但这个问题却不似那些“一念之间”,它来来回回在我脑子里钻。我去了大理要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薪水低了怎么办?房价再便宜也要三十几万,我要存多久的钱才出得了首付?小城市的企业氛围你能接受吗?再不能用滴滴和Uber打车了,航班很少,飞哪里都贵;除了云南,离哪里都远;生活服务全都落后,即使这样,你也能忍受吗?
我当然是被自己问怕了,因为我根本上就是受不了自己的无能和贫困。活在都市,我好歹可以得到机会和资源去提升自我,可是到了什么都要靠关系的三四线小城呢?没有背景,我凭什么和别人竞争高薪的工作?我仍旧要苦苦和生存斗争,眼界只会变得更加狭隘,即使身临山清水秀,我也会自暴自弃、视而不见吧。
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弱肉强食的世界没有能力走到哪里能得安宁?想要逃避的人往往总是无处可逃的,而那些真正的强者,真正活出风骨的智者,身在何处都能两袖清风、四平八稳。平静也是奢侈品,如同佛家的舍利子,人没有修炼到一定段位怎么也拿不到。
而唯一通往平静的道路就是接受生活的历练,丑恶也罢,不公也罢,可同时不是还有许许多多触手可及的美好和仁善吗?
经历这番思想斗争后,我一下子释怀了。决定我生活好不好的不是外部的环境,而更多在于我的内心世界,怀着一颗玻璃心到哪里不是一个“碎”呢?
我经常问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红楼梦》写尽人间百态,得出一个“空”,繁华为空,算计为空,执念亦为空。人活着不一定要轻松快乐,年轻的岁月可能经历得更多的是困顿疑惑和疯狂挣扎,可我始终不放弃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呐,有那么多形态各异的美勾引着我去触摸,还有一个更好的自己等着我去和她融合。最生活的样子,大概就是我现在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