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祷文前言
【经文】
太6:9
“所以,你们祷告要这样说”
太6:5-8
5你们祷告的时候,不可像那假冒为善的人,爱站在会堂里和十字路口上祷告,故意叫人看见。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6你祷告的时候,要进你的内屋,关上门,祷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7你们祷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许多重复话,他们以为话多了必蒙垂听。8你们不可效法他们,因为你们没有祈求以先,你们所需用的,你们的父早已知道了。
【详解】
“所以……”(9)
有所以,必有“因为”。这个“因为”就是5-8节的经文。有这个“因为”,才引出了耶稣教导主祷文的这个“所以”。先对“因为”加以解释分析后,我们才可以更好地去把握主祷文的内容。
这个“因为”在讲什么呢?
我们来读经文5-8节
当然,这段经文也是主耶稣有关“祷告课”的教导。不过这段经文不是示范如何祷告,而是出于对某些所谓“祷告”的告诫与提醒。
一、祈祷的告诫
“5你们祷告的时候,不可像那假冒为善的人,爱站在会堂里和十字路口上祷告,故意叫人看见。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7你们祷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许多重复话,他们以为话多了必蒙垂听。”
第5节与7节都属于反面性的告诫。
1、虚假的祷告5
在犹太人的传统当中,每日有三次的祷告,时间分别于上午九点、中午十二点,以及下午的三点。每当到祷告的时间,无论是在什么地方,或是正做任何的事务,都必须立即停下来祷告。因此,在犹太人当中,常常会看见有人站在会堂或是十字呼口上祷告。
耶稣在此称那些在会堂和十字路口祷告的人为假冒为善,批评他们的祷告。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传一日三次祷告的传统不对吗?或是祷告的地点不对吗?又或是祷告的话语不够优美、正确?今天的我们不也是每日三次或五次的祷告吗(早晚及三餐),我们不也是在教堂里大声祷告吗?难道我们也成了主所说的假冒为善者了吗?
不是每日三次或是五次的祷告传统不好,彼得和约翰也曾按着祷告的传统习惯进入圣殿祷告(徒3:1);也不是祷告的地点不对,撒玛利亚人认为应该在基利心山敬拜神,犹太人却认为应该在耶路撒冷敬拜神,但耶稣却说:“你们拜父不在这山上,也不是耶路撒冷…
耶稣指责那些在会堂和十字路口祷告的犹太人,不是因为他们祷告的习惯不对,也不是他们祷告的地点不佳,也不是他们祷告的话语不好,而是因为他们祷告的目的——“故意叫人看见”。他们祷告的目的,不是向着神,而是为着自我的虚荣。他们故意在人面前表演自己的祷告,表现自己的虔诚,为要得他人的称赞。
今天,我们需要提防的就是这种假属灵、假敬虔。有些人在众人面前祷告滔滔不绝,圣经的话语、词汇一句接一句,看似很属灵,很丰富,但却不是在祷告,而是在表演。表演他对经文的熟悉,表演他很会祷告。
而这种的祷告,主说“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这样的祷告也有赏赐吗?这个“赏赐”就是这样祷告的人继续活在虚假之中,活在虚荣之中。诚如诗人所言“清洁的人,你以清洁待他;乖僻的人,你以弯曲待他。”(诗18:26)
2、无效的祷告7
耶稣在第5节用信上帝的犹太人来告诫门徒,而到第7节却是用拜偶像的外邦人的来告诫门徒。
祈祷不是只是我们信上帝的人才有的特征,基本上每一种宗教中,都有“祈祷”的仪式。信奉异教的外邦人也向他们的“神”祷告。在异教的观念中,祈祷本身具有“救赎”的观念,意即他们认为只要按着一定的模式祈祷,就可以蒙神明垂听应允。因此,他们为着自己某个的需要,不停地、反复地、刻板地用一些套话祈求。他们认定只要不断地这样“念念有词”,他们的“神”就必然会垂听。比如,我们中国人所熟知的佛教徒,他们认为只要念经达到多少遍,他们的“佛”即会垂听显灵。这是一种善功主义的人本思想。
异教徒这样的祷告方式,也影响了一些犹太人,使得他们也如此地“祈祷”上帝。因此,耶稣告诫当时的犹太门徒不可效法外邦人的祷告方式。
今天的我们需要反思,我们是否有受此影响,把祷告当作功劳,把读经当作修行?更有甚之,连外邦人也不如了。有一个人每天作着同样的祷告,重复着同样的说辞,如同例行公事一般。久而久之,这人感觉这样的“祷告”都太麻烦了,于是把那篇重复了无数遍的说辞写在纸上,然后将这篇“祷文”贴在墙上,每天早晨“祷告”时,只需说:“主啊,我的祷告都写在墙上了,你自己看吧。”
或许,我们没有像这个人一样极端,但我们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在上帝面前重复着一整套呆板、干涩的说辞,这样的祷告上帝会垂听吗?
二、祈祷的提醒
“6你祷告的时候,要进你的内屋,关上门,祷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8你们不可效法他们,因为你们没有祈求以先,你们所需用的,你们的父早已知道了。”
第6节与第8节属于正面的教导与提醒。
1、真实的祷告6
“进入你的内屋,关上门……”
耶稣似乎是在要求祷告的地点——内屋,这与犹太人在十字路口和会堂里祷告,形成对比。
“会堂、十字路口”——属于公众场合,人来人往,十分吵杂、喧嚣;
“内屋”——则是属于私人的地方,相对隐蔽、安静;
“关上门”——则是要求进一步地,持继地保持安静状态。
真实的祷告——
一方面,应该保持在安静、不被打扰的状态下进行。因为,只有在安静的时候,我们才能更投入情感的祷告,才容易进入到灵里的祷告,才会有真实的祈祷。
另一方面,是否我们绝对不可以在会堂或是十字路口人多的地方祷告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耶稣之所以批评那些人,是因为他们在向人表演“祷告”,他们不是真正地在向上帝祷告。我们可以在任何地方祷告,或是人多的公众场合,或是隐蔽的私人空间,都没有问题。重要的是,我们是否是在向那位看不见的上帝祷告,而不是祷告给能看得见的人听?我们是否是回到内里祷告,回到心灵深处祷告,而不是外在的表演。
所以,耶稣说:“你们拜父不在这山上,也不是耶路撒冷……23时候将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他,因为父要这样的人拜他。”(约4:21-24)
重要的不是外在的地点,而是我们内在的态度。无论是在基利心山上,还是在耶路撒冷撒冷;无论是在会堂或是十字路口,还是在关上门的内屋,基督徒的祷告都应该注重于与主灵里的交通。
这才是合主心意的祷告方式。
2、有效的祷告8
“你父在暗中察看看,必然报答你……”
——有真实的回应
真实的祷告必然带来真实的回应,上帝必定会回应我们的祈求。上帝回应我们的祈求,有三种的方式——
一是立即应允,我们一祈求,上帝立马实现;
二是延迟应允,我们虽祈求多时,但上帝迟迟没有应允,那是因为他所定的时候未到,他将在最合适的时间成就。;
三是不蒙应允,我们切切为某事祷告,但我们的祈求似乎石沉大海,上帝没有任何回应,那是因为所求之事并非上帝所喜悦,或是上帝另有更美之预备。需要我们改变祷告,并继续等候。
“因为你们没有祈求以先,你们所需用的,你们的父早已知道了。”
——有丰富的预备
未求之先,上帝已知我们所需,那为何我们还需要祷告呢?
上帝全知全能,一切皆在他的权柄之下,他随己意行作万事。他了解我们每一个需要,他知道我们每一次的祈求,他预先为我们预备了一切。
但他渴望借着我们的需求,而向他回转;借着我们的需求,向他倾心吐意;借着我们的需求,与他交通。在祷告中与他互动,在祷告中与他建立美好的关系。
就如一个父亲为孩了预备了一份美好的礼物,但却没有立即主动地递到孩子手中,他在等孩子自己主动地来到他身边,向他诉说自己的需要。孩子要的或许是一份礼物,但父亲要的却是与孩子相互的亲呢。在这互动过程中,父亲要让孩子明白,父亲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