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车,卸下周身枷锁,于一轻衫融于自然,炎炎夏日,却在林中自得清凉。
步履少许,见一小谷隐于叠嶂。清涧侧绕,碧草青松,莺飞蝶舞间,不禁愣神,本意离尘世纷扰于此,寻一宁神静心之所,不想,觅此佳地。
脚步轻移,唯恐打破这山中宁静,涧水清幽,欲洗尽尘世铅华。涧源深处,有一幽潭,深不可见其底,其上缕缕青烟绕于水面,其间一山露自苍岩而下,落于潭中,只闻一声轻响及圈圈涟漪,如梦似幻。
潭旁一棵苍松屹于山风之中,松下有一青石。石首有一凸起,石面光滑如镜,视久,意动,以凸起作枕,以石面为榻,卧于石上。
不禁遐想,古之传言有佛陀坐于菩提古树之下悟道,后道成,化为佛祖,普渡众生。今朝,我侧卧于苍松之下,冥想古今,是否也可得一大道,进而点化苍生,想罢,自嘲一笑。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还有身旁苍松相伴,耳畔莺雀相鸣,在徐徐清风中倒是自得惬意,眼眸微闭,放开身心戒备,不知于何时中沉沉睡去,并偶得一梦。
梦中有一男子,剑眉星目,一裘白衫,三千乌丝披肩,背负三尺青锋,手提一酒壶,立于云霞,游戏人间。
梦中没有高楼林立,不曾机车横行,随处可见的是民居错落于山间谷底,鸟语花香。清晨,梦中人霞光一隐,落于一山间小道之中,一灰衣小僧手执棕帚弯腰自扫着道中落叶,山雨时停时落,时落的山雨时常带下枯黄的落叶于扫净之地,小僧见之,面带微笑,又重扫之,一遍遍,不知疲倦,不喜不躁,只于口中默念:落叶归根,亦为尘归尘, 土归土。此乃真正寻道之人,小僧心中有佛,所以何处皆可修行……
千层山间小道尽头,有一古刹,隐于林间袅袅雾气之中,不知其存于多少年矣,未临古刹,悠长而洪亮的弹唱之声伴着淡淡香火之气便已传来,使人心神皆宁,古仆而悠长的钟声,洗涤着那颗在红尘中沉沦的心。
古刹一侧,一面浑然天成的石壁上有一个好似用刀剑相刻的‘佛’字立于石壁,硕大的字体,古朴而自然,在无数年来风雨的侵蚀下仍然给人一种宁静而与世无争的感觉,又让人情不自禁的产生一种深深地敬意,仿若面前是一尊从亘古前便盘坐于此普渡众生的古佛,在历史的长河中默默向世人诠释着佛家真理。
宝像庄严的大殿,入眼便是一尊金身大佛雕像,三千烛火环身,大佛头顶,正大光明四字一匾悬于殿顶,殿内众多僧众闭眼庄严的弹唱着,手中的佛珠在手心滚动,一遍遍,循环往复,如世间因果,又如往生轮回。
一步踏出,梦中人静静消失于殿内,立于虚空,看着这片远离尘世的净土,心中无比宁静,仿若也化身为一古佛,心存至高真理,也存世间万物,看透尘世,也看透生死,四大皆空!
走在一小城之中,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令人遐迩,城中买卖声不绝于耳,时而见一贵妇挥金如土,雍容华贵。时而见一乞丐饿倒街头,无人照料。在这里,泪水与感动并存,仇恨与恩怨交织,偶见一小孩用手中的铜币买了一个馍就水喂给了晕倒的乞丐,此情此景,倒也给这个梦中小城增添了几分生趣。
这里,有气壮山河的千万雄师,这里有绵延万里的钢铁城墙,黄沙飞扬,数万里寸草不生。碧血丹心,动辄间伏尸百万,这里的荒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也不足以述其十之一二,老将军双目含泪,颤抖的双手抚摸着脚下被鲜血和断刃浸染的每一寸土地,那都是伴他一生兄弟的热血,那是迟暮的他奉献了一生年华的土地。羟笛的幽幽声自远方而来,携着淡淡的雾气,遮掩了这个充满热血和悲伤的地方,也遮掩了老将军伏跪身影和声声沧桑的痛哭声,仿若不愿让世人看到,这里,有这么个悲伤的故事,在亘古间,在黄沙中,一遍遍演绎着。
梦中之人乘风远去,
佛之宁,宁于它的与世无争
仙之宁,宁于它的隐遁世外
魔之宁,宁于它的顺生逆亡
人之宁,宁于它的无能为力
梦中人呢?宁于他的三尺青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