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雨水多、湿气重是中国南方这个时节的一个显著特点。由此也演绎出久居山区的梅州客家人的清明养生文化----“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
记得以往每年清明前后,家中老人都会从市场买回艾叶等青草药,熬制成浓浓的汤汁,和着糯米粉,蒸制出清香扑鼻的清明粄来。那浓郁的药草香弥漫在空气中,令人神清气爽,食欲大增。
而今年,随着清明脚步的临近,我尝试自制清明粄的冲动也愈发强烈起来。终于,今天,我成功自制了一笼清明粄,从采摘药材到熬制汤汁、和面团,造型,最后蒸煮,全套工序完全亲自操刀。最后的结果,我自打88分。哈哈!
下面就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我的劳动成果吧。喜欢的朋友不妨学着做,给家人带来暖暖的爱与美味。
首先简单科普一下,为什么清明粄又叫“艾粄”?这是因为这道美食中艾叶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如果你嫌麻烦,可以只用艾叶一种草药,而如果不嫌麻烦,愿意让粄的口味更丰富一些,推荐您用四种草药。即以下四幅图中的草药。
这些都是我冒着微风细雨,到乡间亲手采摘来的,鲜嫩得很哟。当然,您也可以从市场上直接购买这些青草。清明前后,市场上都可买到。
从乡间采摘或市场买回这些青草后,首先要清洗干净。然后将梗和叶分离,因为梗太硬,不容易融合到粉团中。
把所有嫩叶剁碎,最好用褒汤袋装好,扎紧口子,跟梗一道放锅中,加少量的水一同熬制成汤汁。然后将梗捞出直接丢弃。下面就是熬制好的汤汁了。
下面就进入揉面团环节。根据青草和水量的多少,加入适量的糯米粉和粘米粉,以及糖,进行揉和。(一般情况下糯米粉与粘米粉比例为2:1或3:1,喜欢绵软些就多放点糯米。)
将揉好的面团搓成一个一个小丸子,然后放到模具中,压实。这样做出来的粄有型有样,顔值高,寓意好。哈哈!下面就是制粄神器了。
锅中放水,垫子上加铺香蕉叶或荷叶(这样蒸出来的粄一不会粘锅,二可以增添一种特别的清香)。若无香蕉叶或荷叶,垫子上则需涂抹些油,以防粘锅。然后用大火烧开水。
大火烧开20多分钟后,清明粄就蒸好啦!打开盖,清香扑鼻。
摆盘上桌就可以开吃啦!嗯,好味道!
(注意到了吗?图中那小图是丸子状的。这是告诉大家,如果家中没有模具,且不想那么麻烦,直接把面团揉成圆圆的小丸子,也是可以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