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活动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上半场为头脑风暴,下半场为同辈督导,参与人员班长、志霞姐、晗璐、杨婷、我和喜乐,地点东区商务内环欧曼咖啡。
头脑风暴从我总结自己两次讲师大赛参赛经验开始。
一方面内容要有充分的准备,台下需要足够的练习。我本身也能感觉季度赛发挥还没有月度赛好,第一次参赛时候虽然经验没有,但足够重视,提前一周都做好了课件,做了详细的讲义,反复练习,虽然上场之后没有完全按照准备的讲义与环节进行,但有变化了自己也有充足的材料补上,还是能把自己想表达的表达出来;而第二次月度赛,感觉还是原来的课题,就按照原来思路大概讲就行,赛前练习就没那么上心,肚子里的货没有及时补充,以前准备的已不是太熟练了,在讲台上就得花大量精力去回想,本能地就很多额····额·····的口头禅,严重影响讲课效果。
另一方面,前期经验不足,控场能力弱的情况下,尽量不要在赛前或者赛场上临时起意。季度赛上,上午听讲时候,我从阿东老师的活动中受到启发,临时插入一个论证社会支持系统的现场活动环节,以补充授课中现场互动过少的缺点。本想着预留5分钟,简单互动,但没有提前做好把控的细节,互动结束失去了控场能力,还好两位美女主持救场,总算过了这一关,但最后已经是大大地超时。
给我的启示就是,每次大赛都应该调动所有的精力去应对,台下的付出与台上的效果永远呈正比。头脑里思路再多,也不如在纸上写一遍,写的讲义再好,比不过实实在在开口练一回,所以赛前一定要多磨课,尽可能按照正式比赛场景要求自己。另外就是不要对自己的临场应变能力太过自信,赛场还是稳定发挥为主,小的细节方面可以临时调整,大体的还是按照台下练熟的步骤来,有新想法了,可以下来用心打磨之后下次在台上展出,拿上台的都应该是成熟稳定的产品。
头脑风暴其他的主题有:其他准备参加讲师大赛的伙伴现下遇到的困难;班长为我们分享了她两次组织有关家庭教育沙龙的经验和感受;喜乐要组织一场家教讲座,大家给她提出了很多的思路和想法;晗璐则是筹备一场公司内部心理爱好者的团建,一块讨论了合适的团体游戏和活动流程。头脑风暴最大的好处就是,思维碰撞、互相启发,提出需求的伙伴收获满满,参与的其他人也能积累思路和经验。
看着团队每个人都在心理道路上狂飙而去,我也要打起精神,紧追不舍。
下半场的同辈督导,是从志霞姐给大家挖的“大坑”开始,让每个人尝试扮演自己认为不能做到的角色。班长要做一个“静静的美女子”,原因大家都知道;晗璐是挑战在男士面前扮演娇媚态;杨婷则是在关系互动中呈现出权威的、控制性的一面;而我,要学会怎么去撩一个异性,可能平时太正经(或者说太闷骚)了。这个“坑”挖的太突然,大家都没往里跳,留作下次再聚的作业。这个活动很有意思,可以运用到以后的授课或者沙龙中,不过限制是,扮演的尽量是正面或者中性的特质,毕竟开发出身上流氓、无赖、泼妇的气质不是我们本意。
去挑逗一个异性,其实是我很想去尝试的一个挑战,有时候看书、影视里这样的场景,也有想象过自己去做应该怎样,可这次没做成,还是勇气不足。
后面讨论班长个人成长的一些事,志霞姐一针见血发现问题所在,给我们划出了探索方向,晗璐则完美地诠释了在咨询中,如何贴着来访者走,温和地引导、共情,静待花开,又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
后面的讨论中晗璐与班长在与母亲的互动模式中找到很多共鸣,并且相互借鉴经验;我和杨婷则越来越觉得目前个人成长中所处的阶段和遇到的困惑趋于一致,但她明显已经走在了前面,给了我很多经验,并且对晗璐她们跟母亲互动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分享自身的经历,给他们一些新的思路,这个过程中旁观的我对自我开放这项技术有了更深的理解。
最后对困恼晗璐的迟到问题,大家也都给出了自己的思路,我也尝试做了一些工作。
这个过程中,不由自主地走了精神分析的路子,但这并非我本意。我本来对精神分析不太感冒,更倾向于像晗璐对班长工作那样,偏向人本主义。感觉精神分析更多地关注来访者受伤的、黑暗的、负面的东西,忽略了人身上积极、有能量、有潜力的部分,并且工作过程太过痛苦,这不是我想要的。
结束后,杨婷作为观察者也向我指出,工作过程进度太快,咨询师主导性太强,忽略了来访者的感受,中间晗璐已经表现很明显的防御、退缩的微动作,我却还咄咄逼人,让我注意下。
自己反思确实如此,而且已经不是第一次在咨询训练中出现了,确实在咨询中容易陷入咨询的进度而忽略了参与的人,这是咨询工作的一大忌。而且这种状况在生活中也会时常出现,平时生活里我与人很好相处,底线也低,包容性很强,会主动察觉照顾周围人的需求。但一旦开始做事,就另一种状况,会所有注意力集中到事情的进展和成败上,尤其时间紧、任务重、进度不顺的情况下,整个人耐性、觉察都会下降,把自己变成一个机器,为完成事情高速运转,也这样要求别人。关系互动中就会冷冰冰,不近人情。在班级团建过程中就觉察到几次,记得有一次还对张慧娜吼来着,过后内疚好长时间。这也是我以后需要探索和成长的一个点。
在同辈督导过程中让我感触的另一点是,大家一起讨论分享各自历程,觉察到某个工作点出现的时候,其中两方进入咨询程序,其他人都会默契地安静下来,留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和环境,做静静的观察者。一直等到这段程序结束,再发表自己的意见,分享观察的感受,这点没有事先要求,却共同遵守了,让同辈督导达到最好的效果。
总体来说,这次线下活动收获满满,与每月参加的几天例行课程相比,也不逊色,所以本来计划6点结束的,晚上10点大家还意犹未尽。希望没有参与的亲们,下次能够克服困难,积极参与。
此致。
仝肖非
201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