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江歌案再次进入大众的视野,刘鑫仍然成为口诛笔伐的对象。
3月29日,江歌妈妈的起诉书,被刘鑫拒收了,法院最后决定选择公告送达。
比起江歌妈妈在诉讼过程中走的弯路,经历的艰难,承受的丧女之痛。最恶毒的莫过于刘鑫、和支持刘鑫的网友,对江妈妈痛苦的无视和刺激。
江歌母亲,日思夜想,肝肠寸断,盼望女儿的灵魂能够安息,希望刘鑫能出庭作证。
一个人辛苦奔走了3年,为女儿伸张正义,结果不但得不到刘鑫的良心醒悟,反而不断受到刘鑫的人身攻击。
网上支持刘鑫的人,在元宵、清明节给江歌妈妈发消息,祝她全家团圆,歹毒挑衅的言语,一度让江歌妈妈想放弃自己的生命。
甚至还有人给刘鑫打赏,支持她。
看了这些,不仅让人彻骨的寒心,我们心中很纳闷,他们是怎么做到对别人受到的伤害熟视无睹的?
人性最大的恶,就是对他人的痛苦缺乏想象力。
一
江歌事件后,随着大批网友声讨刘鑫,江妈妈走上漫长的维权路,经常发文的她渐渐被人嘲讽:搞什么幺蛾子,真是够了!
有人不明白,事情都过去那么久了,江歌妈妈为什么,屡次三番地“卖惨”,甚至网上有丑化她的图片、恶意揣测捐款阴谋论的。
有的人认为,江歌妈妈每隔一阵就要哭哭啼啼的,让他们产生了厌烦和视觉疲劳。
翻来覆去强调这点事,抓住刘鑫不放,持续的对峙和倔强,已经把一些人的同情心消耗没了。
不得不说,这些冷漠的看客,在休闲时,献上了自己廉价的同情心后,转眼就要封住受害者的嘴,剥夺她倾诉痛苦的权利。
置身事外的人无法体会,一个失去女儿的母亲,经历了怎样的心酸和绝望。那种万念俱灰,不断地吞噬着她的灵魂。
有人只把这件事,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脱口而出的指责,对江妈妈来说,就是万劫不复。
鲁迅曾经说过: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是啊,人类的悲观并不相通。
二
知乎上有个提问:为什么我越来越不喜欢江歌的妈妈?
有个人,给出了经典答案:
但你知道很多人在关注什么吗?他们没有关注江妈讨不讨人喜欢,他们关注的是正义能不能得到彰显,道德能不能惩罚不道德;他们关注一个失去女儿的母亲为求正义而奔走号哭,他们关注这个操蛋的世界到底还有没有公正可言。
不知道这番话,能不能让支持刘鑫、谴责江妈妈的人清醒过来。
凉薄肤浅的人,缺乏对别人痛苦的想象,我们也不能要求一个“完美的受害者妈妈”。
如果你失去了至亲,体会了切肤之痛,不知还会不会妄加论断?
喜不喜欢全靠个人感情,公平正义却关乎着社会的良性发展。
三
对他人痛苦的恶意猜忌、无视和抨击,在我们身边,时有发生,最终导致一出出悲剧的上演。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已故作者林奕含,年少时,遭遇补习班老师诱奸,从高中二年级起,开始了与忧郁症共度的人生。
她在自己的婚礼上说,自己因为疾病困扰,无法参加期末考。
于是把病例复印出很多寄给各个教授,而一个助教,坐在办公室里对她说了这样一段话:
“精神病的学生我看多了,自残啊、自杀啊,我看你这样蛮好,蛮正常的。”
而系主任,拎着诊断书,不无怀疑地问她:你从哪里拿到这个的?
林奕含说,她想要成为一个对他人痛苦有更多想象力的人。
那些怀疑的眼光、不屑的言辞,把她推向了痛苦的深渊。她甚至发出叩问:这个世界对精神病患的期待是什么?
一语惊醒梦中人。
因为别人的痛苦与自己想象的不同,就催生了一些人恶意的攻击。
有人认为,一个人只有身患重病、口齿不清、四肢残缺,才配拥有说出痛苦的资格,他们缺乏同理心,总是以圣母的标准去要求别人,用低俗乏味来要求自己。
四
最伤人的话,我们可能常说。
江歌案中,一些网友潜台词是:你是时候往前看了,不要老沉溺在过去。
简单的话,其实阻碍了情绪的进一步表达。不仅不能帮受害者纾解情绪,反而会让受害者更加无助,因为她的情绪没有被接纳和认可。
荣格曾说:与其做好人,我宁愿做一个完整的人。
同样,我们没有资格剥夺江妈妈,想要追寻公平正义的权利。
与其做一个让大家都喜欢的人,不如做一个懂得帮亲人找回公道,让世界得以健康有序发展的人。
消遣别人的痛苦,只会让你进一步,暴露自己的无知。别人的伤口,不在你身上,你永远不知道有多痛。
有些事情,随着时光的流逝会被人淡忘。有些事情,一定会重见光明。
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