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要主义》读后感
读了《精要主义》,我终于开始鼓起勇气拒绝别人了。本书提出了精要主义的人生观,即只做有意义的事;以及相应的方法论:通过探索来寻找有意义的少数,通过排除来摆脱无意义的多数,通过训练来形成习惯,让有意义的少数做起来毫不费力。鉴于作者写作时身居高位,起点也高于我们,他的眼界和一些思维是我们无法企及的——比如我对“有意义的少数”一直求之不得——所以我不得不以自己有限的认知,从眼前的苦逼状态说起。
一、学会拒绝,守住边界
日常工作中,最不缺的就是头绪。其中的原因除了工业时代的贪多求全,还有人和组织对权力和控制的渴望。每个同事不是推销员就是抢劫犯,他们都想占用你的时间;而意义明确的工作,目前是上面需要考虑的事,对我等底层员工实在是可遇而不可求,我们只能努力地改善自己的状况。其中的第一大难题,就是拒绝。
与书中不同,我们不得不考虑哪个领导权力更大。他们的命令一方面会打断我们手头的工作,另一方面可以用作其他请求的“挡箭牌”。哪怕其他领导有事找你,也可以告诉他大领导对自己另有安排。除此之外,坦诚自己能力有限也可以减少许多负担。比如我一直没有考驾照,就少了许多迎来送往,因而守住了自己的业余时间。
刨去上级的“不可抗力”,其他的事项就是我们大展拳脚的战场了。首先,我们很容易高估自己的效率,所以不妨给每项工作多留出50%的估算时间;其次,以此刷新自己的计划表(现在谈“抓关键工作”还为时过早),决定推迟或拒绝同事的各种请求,甚至对某些“坏事者”、伸手党采取必要的强硬措施(之所以不能一概拒绝是要考虑领导的要求);第三,找出那些绕不过的事情,提前安排,做好最坏的准备。这样一来,我们就能争取到一点时间和空间了。没有这些,个人的边界就无从谈起,换句话说咱就可以考虑辞职止损了。
二、调整状态,投资自己
我原先以为,能不学的就不学,能不做的就不做,能不应酬的就不应酬,也算一种精简。但是后来发现工作中的事情依然棘手,休息日与工资不可兼得。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必须用省下来的时间让自己变得更高效。
1、保证睡眠,保证睡眠,保证睡眠
重要的事情说三次。精要主义者需要时刻做决断,还要比一般人设置更多的边界条件,这些都依赖于良好的状态和清醒的头脑。连比尔·盖茨的重大决策失误都出现在缺觉的时候,我们更没有理由认为自己可以幸免。因而,保证睡眠就成了我们的第一要务。至于睡眠的时间,自然要从其他事情里腾,首当其冲的往往是应酬和娱乐活动。我工作第一年曾经赌气式地玩到后半夜,结果几乎造就了一段血泪史;后来好好睡觉之后,才逐渐有所好转。我们要坚信:充足睡眠带来的效率不仅弥补舍弃的痛苦,而且绰绰有余。
2、记录生活,寻找目标
写日记是个好习惯:不求多,但求真实、有代表性。过一段时间回顾一次,不但能串联出过去的图景,而且能提高总结的能力,找到小进步的积累,找出前进的方向。据说许多伟人都有记日记的习惯。我老把它当成一种负担,所以提高比较慢,直到今天才把这个习惯捡起来。
3、找到弱点,个个击破
人的行为习惯往往都是不自觉的:比如每天下班路过商店就要买块蛋糕,既顺手又费时间。这些不起眼的事情往往是需要舍弃的,而当我们的人生这座“衣柜”里已经填满了旧衣服,或许我们都找不见最该扔的是哪一个,这种情况下就不妨扔掉最表层的,然后下一个最表层就会自动浮现。比如我去年有习惯性迟到的习惯,发现之后就把闹铃提前了5分钟,这个毛病就改了;之后才发现自己起得太晚没时间吃早饭;再往后后是睡得太晚,玩得太(不)晚(够)……
这种改变往往伴随着意外收获:我本来想通过提高效率创造玩的时间以便早点睡觉,现在却基本上把游戏给戒了,取而代之的是每天学习的习惯。或许随着自己的发展,将来还能找到更有意义的事情,这就等于接渐渐近了精要人生的真谛。
三、来日方长,与君共勉
书中还有很多理念,比如让精要成为日常,是我难以企及的。但是我们应该充满信心,因为我们已经在正确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而之后的路还会越来越有意义。好了,就这样结束吧。我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再拖下去就不“精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