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高考也结束了,如释重负,期待着重逢,每天有发不完的QQ消息,煲一两个小时的电话粥。
高考成绩出了,超二本线19分,又是很为难的成绩,一年的努力都白费了。所以呀,考试这东西真不是努力了就一定能成功。看发挥,看天时地利人和吧。
所有志愿我都想填报他所在的城市,但是想去的学校分又不够,如果都报他那所城市的学校,我可能不会被录取。纠结了很久,我妥协了,没有勇气再去复读了。所以,我们决定赌一把,只希望上帝眷顾,让我们在一个城市。
前4个志愿都报了他所在的城市,最后一个报了老家的地州院校。
填报完志愿就开始了煎熬的等待。每天讨论的话题也都是如果不在一个城市怎么办,这一分开就是4年,意味着我们还是无法参与对方生活的一点一滴。
每次话题的末尾他都给我肯定的答案:我相信我们能一直一直在一起,哪怕不在一个城市,那我们就等待4年后的重逢便是。
他的肯定也让我有了勇气,我可以暗恋一个人6年,他可以喜欢一个人3年,那我们现在也可以为对方坚持。
18岁,敢想就敢做,一切都那么简单,只要决定好就可以,没有太多的顾虑。
渐渐的,周边的朋友陆续都收到了录取通知书,而我还是一点消息都没有,全家人都很焦急。无数次点开查询网页,答案都是:您尚未被录取,请耐心等待!
多么官方又多么生涩的一句话,至今难忘,有多少考生为此焦灼难耐!
直到7月31日下午,终于,跳出的不再是那句话。但是,我们最终没能在一个城市,输给了那80%最后一个地州院校收留了我。
永远记得那天,爸爸在房顶摘菜,妈妈在厨房里包包子,当听到录取结果,原本开开心心的他们都很重的叹了一口气,感受到了他们的失望。爸爸说,可能这就是命吧。
(第一年高考,超过二本线4分,很难很难填报志愿,想读的专业想读的学校都去不了……父母劝我选择一个好的专业去读三本,高额的学费,强烈的自尊心最终让我下了决心:报想去的学校,并且所有专业不服从调剂,最后未被录取就去复读。任何人都要为已经的行为买单——未被录取,只能复读。)
年少轻狂……
复读一年,付出所有努力,以为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想去的城市,读想读的学校,结果依然让人失望。
四年的异地,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