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一段论语原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段话的大义我就不多说了,大家都清楚,反正就是说我们先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在行有余力的情况下,再去看书学习。这段话让我一直以来苦苦思索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
以前一直在纠结,为什么很多人总是说没有时间没有时间,那是因为他们的确力有不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一定要别人跟着我们一起来七天写一篇,或者甚至是日更,这是不对的。
我们不能用李笑来每天日更4000字,春上村树每天日更2000字,华杉老师每天日更研究经典典籍,刘润老师每天讲解商业经典来证明写作和日更是多么重要,对于他们来说,写作和日更就是他们的工作,他们在完成这个工作以后,还有时间去玩。
但是我们大部分人不同,他们有着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工作之余才有时间来写作,所以如果他们不是行有余力,就不该逼着他们来写作。
我们生活中,也有一些大老板,平时好像读书不多,但是事业就是干得很成功,于是据此我们就认为,对方一定要充电学习,一定要升级自己,其实这是错的,人家的成功,本身就说明人家的基础深厚,足够厚重,否则将不足以承载他们的成功。他们其实也是在不断地学习中,只不过他们不是通过阅读文字来学习,他们是从实践中去学习,他们懂得阅人。
那么,哪些人需要学习呢?一是很成功,学有余力,就跟华杉老师这样的,以书为镜,从书中去对照自己,修正自己,进而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前进方向。
一种是自己本身不够厚重的人,又在现实中学不到什么东西,比如在流水线上日复一日作者重复工作的人,没有时间和机会去接触外人,没有更好的实践学习机会,如何让自己厚重呢?那就只有通过看书学习来让自己厚重。
从书本上学习和每天写作,这些都不是每个人必须的,大家每天最应该做的,还是先做好自己,就好像狼群一样,他们只有在获得足够食物的情况下,才能有时间在太阳底下眯眼打盹。而我们也只有把我们人性的根本,礼义仁德信都做到了,想要追求更高的境界,那么就可以来好好看点书学点东西了。
所以当有人说我很忙,没时间干某事的时候,真的一定不要去纠结,也不要去质问他们,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我们不是他们,如何能体会别人的辛苦呢?我们首先最应该做的就是自己,把自己做到了,做好了,就够了。
如果你觉得自己行有余力,欢迎你扫码来和我一起学习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