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秦朝末年,各路豪杰,揭竿而起。乱世出英雄,楚汉之争更使刘邦项羽的名字千古流传。
我认为项羽导致最后失败的原因在于他的性格,缺少政治头脑和谋略。杜牧题《乌江亭》中说道,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耻是男儿,江乐子弟多才俊,卷地从来未可知。他认为项羽之所以失败是主观上的原因,项羽年轻气盛,在百战中一役战败,便轻生在乌江,是因为气恼和羞辱才忘记了“胜败乃家常事”和“胜败难以预料”的道理。
《项羽本纪》中讲到他在秦兵同降之后,为了避免秦兵在入关之后反叛,就把20万秦兵统统活埋,手段极其残忍。不仅如此,项羽在入关后杀了义帝子婴,他不是为了个人仇恨,因为当时咸阳在军事上已没有任何必要了。项羽杀了子婴完全是为了缓解自己对秦朝的仇恨,但是项羽他这样的做法还是没有停止,项羽在入关后就火烧了阿房宫,大火烧了三天三夜,这样做项羽完全是为了痛快,上面他这些做法就足以令项羽失去了民心。他的残暴怎能长久的统治天下?
不止在性格方面存在问题,他也没有政治头脑,项羽在《鸿门宴》上时,没有听取范增进言,杀了刘邦,以致于放“虎”归山,招致最后的失败。可以先脱离项羽杀没杀刘邦这个问题来想一下,就算项羽杀了刘邦,同样也会败给其他人,因为项羽在政治上看不清方向,认不清真假,在险境中不能急中生智,这样的人怎么已领众人走向成功?
不仅如此,项羽用人也用只跟他有特殊关系的人,走的是旧贵族用人唯亲的路,从民间起来那些真正有才干的人,他都不用不加信任,像韩信、陈平他们这些人,就是从项羽手下投降到刘邦那里去的。而且项羽在田荣死后,继续向西进兵去焚烧齐国的房屋城市,大大损害了人民的利益。引起人民反抗,坑杀齐国投降士兵,俘虏老弱妇女,他所在的地方都遭到毁灭性的破灭。这样做,他不光和反抗他的田荣为敌,也是跟整个齐国人民为敌了,这逼使齐国人民起来反抗他,在田荣反抗项羽,十项羽反打一仗就把他打垮了,但到齐国老百姓过来反抗他的时候,他却“连战未能下”,打了许多次依然不能取胜。
但项羽失败的原因不完全在于个人的性格与政治谋略,项羽的政策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没有顺应时代潮流,起着倒退的路。
秦始皇取消了分封许多王国的旧制度,建立起统一的分封大帝国,是符合历史发展的一大趋势,是进步的,而项羽却推翻了秦朝统治,目光短浅,策略错误,他想去恢复春秋战国时期的封建贵族统治,封立十八个诸侯王,搞分裂割据,把统一的中国倒退到了割据分裂的旧时代,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退步的。除了这些,项羽灭秦后没有建立巩固的后方,在战略上处于被动的地位,没有巩固的后方基地就没有充足的军饷和兵源,虽然屡战屡胜,反而由盛而衰。
这样的项羽最终也难以避免失败。时势创造英雄,但时势更需要政治人才,历史的洪荒只会奔腾,不会倒退。
他所过秦之地无不是一片火海,一片哀怨,或许项羽是一位真正的男子汉,一位叱咤风云的将军,然而他的众多缺点也注定了他不能成为一代君王。霸王失天下,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项羽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是“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是楚国的贵族,是推翻秦王朝的第一功臣,在灭秦战争和楚汉之争中,项羽战无不胜。刘邦则是个平民,流氓,酒色之徒,没有打过几次胜仗,也没有攻破过几座城池。
但为什么实力强大的一方却败在了实力较弱的一方?
我认为是刘邦之所以能够成功,并不是因为他自己的能力有多么强,是因为他顺应了历史潮流,和懂得用人知人善任。
刘邦的知人善任在历史上非常有名,汉高祖用萧何治财政,用张良、陈平出良谋,用韩信征天下,部下的优点,都能被汉高祖挖掘出来。
首先刘邦招降纳叛,一视同仁。在刘邦所用的各种人才中,来自敌营的不少。刘项相争,项羽属下的许多人才纷纷投奔刘邦,刘邦照纳不误。刘邦礼贤下士的名声吸引了项羽营中许多经营人才,包括项羽的叔父项伯,都乐意为“沛公”所用。比方说韩信,原来是项羽手下的人,因为在项羽手下不能发挥作用,就来投奔刘邦。而陈平,原来是魏王手下的人,因为不能发挥作用就投奔项羽,仍不能发挥作用就再投奔刘邦,当陈平从项羽的军中逃出来前往汉营时,刘邦“大悦之”。他问陈平,陈先生在项羽那里担任什么职务啊?陈平说,担任都尉。刘邦说,好,你在我这)还当都尉。刘邦马上任命陈平做都尉。任命公布以后,汉营舆论哗然。很多老资格将领不服,开始嘀嘀咕咕、议论纷纷。
不仅如此刘邦对待部下,能够做到真正的待人以诚。张良、韩信、陈平都视刘邦为知己,他们有话直说,凡提出的问题,刘邦都如实回答,哪怕很没面子,他也做到如实相告,绝不隐瞒。张良在鸿门宴之前得到消息,说项羽第二天要派兵剿灭刘邦。张良曾问过刘邦,请大王想一想,您打得过项羽吗?刘邦的回答是,打不过他。后来韩信到刘邦军中来,也问了这样的问题:大王您掂量掂量自己的能力、实力,能比得过项羽吗?刘邦虽然沉默了很久,最后还是坦诚相告:我是不如他。然而,由于刘邦真诚地信任、尊重张良、韩信和陈平等,他们都尽心尽力地帮刘邦出谋划策。
到了汉六年的时候,刘邦已得天下,封了一批功臣,但还有不少功臣没有封赏。因为加功进爵的算法颇费周折,结果就搁置下来。一天,刘邦在宫殿里远远看到一群人坐在地上嘀嘀咕咕地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刘邦不解就问旁边的张良。张良说,他们正在商量谋反。刘邦说,你不要乱讲,天下刚刚安顿下来,谋什么反?张良说,陛下得了天下以后,封了一批功臣,大多数都是亲信。还有一些人,没有受封。现在他们都在想,天下还有多少可以封赏的,与陛下关系不密切的,甚至以前得罪过您的,是不是就得不到封赏了?或者甚至被灭掉?所以,百思不解的他们,就商量谋反。刘邦马上醒悟过来。问道:你说该怎么办呢?张良说,请陛下想一想,在这些功臣当中有没有这样的人——他的功劳非常大。而他和陛下的关系又非常恶劣?刘邦说,有,一个叫雍齿的。这个人非常可恶,他一而再、再而三地侮辱朕,朕早就想杀他了;可是他功劳太大,朕又于心不忍。张良说,好了,请您赶快封赏雍齿。刘邦接受了这个建议,立即封雍齿为什方侯。雍齿一封,所有的功臣都安心了。
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封他为侯的时,武将们纷纷认为自己才是最大的功臣为刘邦披坚执锐,出生入死。却不如萧何,这种只会耍嘴皮子的人功劳大。他们认为萧何是文人,没有上过战场,没有什么汗马功劳,很不服气。此时,刘邦比喻说,打猎时追杀走兽的是猎狗,可发现走兽的行迹,指示走兽之处是猎人,现在各武将都是只会追杀走兽,所以是猎狗的功劳。刘邦这样的话就不再争论了,从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出,刘邦对待智谋知识和对待武夫,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一个好的领导人,不但自己要有才,而且还要善于用身边的有才之人,后者比前者更重要。相比于项羽的唯人是亲,刘邦更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