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在室友的强烈推荐下,看完了这部电影。确实是一部很好的悬疑片,不到故事的最后,你永远猜不到真正的结局。很像东野圭吾的小说,比如《嫌疑人X 的献身》。
《看不见的客人》一开始是以男主人公的回忆这一视角来讲述故事的起因和发展,将观众带入到他所描述的世界里。最后出现的假律师——被主人公害死的小男生的母亲,通过“共情”的方式,替男主人公找到脱身的假设,在这一过程中慢慢地套出了故事的真相。整个电影有三种视角,一个是男主人公,一个是尽心为男主人公找借口的律师,一个是为死去的儿子找出真相的母亲。每个人看待世界的角度不一样,最后他所得到的“真相”,自然也会不同。
类似的《嫌疑人X 的献身》,也是从最开始就是在误导观众。比如,被女主人公意外弄死的前夫的死亡时间其实是警察们推测的前一天,所以女主人公有充分的不在场证据,这本身就误导了警察和观众们,感觉不可思议以及无法理解。其次,男二也就是女主的邻居,为了让女主人公对自己的献身没有丝毫的压力和愧疚,竟然策划出一场绑架和伤人案,将自己营造成一个变态跟踪窃听狂。这也是在电影快要结束前,通过男二的内心独白,我们才知道真相:因为想要报恩,想保护自己唯一的救赎,所以可以不顾一切,哪怕生命哪怕尊严。这样的感情和付出,若是被辜负该是多么让人惋惜和心痛。我一直以为自己是很理性的人,但当男二的好朋友A ,将真相告诉女主并要求她去自首时,我内心是十分痛恨的。同时也开始疑问,因为在保护自己和所爱之人的过程中而意外杀死伤人者,法律还坚持要求人人平等吗?A作为一个正义的化身,他这样坚持真相大白,坚持遵守法律,或许是应该的。但他作为男二的好朋友,他为何不能试着去理解他好朋友的行为,却一个劲的去批判去讽刺去辜负男二的一片苦心。当然男二为了转移警方注意力杀害了一个无辜的流浪汉,这是应该受到法律制裁的。
我只是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放在心尖上的,想要守护的东西。这本身应该值得别人尊敬,当然是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如果我是女主,我会选择不自首,哪怕自己会一直活在愧疚当中,但是一想到有个人为了自己的幸福甘愿放弃生命,我就会好好地活下去,带着那份祝福和成全。此外,我还有一个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顾。也许我会去自首,但绝不会是在孩子没有能力好好照顾自己之前。
还看过一部蒙太奇手法的电影,叫做《记忆碎片》,也是悬幻片。故事兜兜转转,终于道出事实。然而真相永远是残酷的,尽管人们总是善于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那一部分。不管是《看不见的客人》还是《嫌疑人》,或者是《记忆碎片》,大都在讲述一个事实:永远不要相信自己看到的或者听到的,因为那可能是别人想让我们相信的“真相”,那个人也许是自己。此外,在寻找真相的过程中,要学会置身事外,从大局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或这个人。也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一个清醒的公正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