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导演冯小刚托小说家、编剧严歌苓写了一部关于文工团的小说《你触摸了我》,后更名为《芳华》搬上大荧幕。
对于冯小刚而言,《芳华》就是一部写给他自己的情书,承载着一代人已逝的青春芳华,他动情地说要把这“美好”拍出来。
他做到了,电影拍得很美,也很感人。冯小刚不愧是冯小刚,文艺情怀与商业运作合谋迸溅出的火花,《芳华》值得一看。
芳华是什么?冯小刚认为是“理想”。革命时代下挥洒的青春激情、战火中重生的受难英雄、为革命或为爱情献身大概都在此“理想”范围内。
如果说男性导演热衷于宏大叙事的演绎,那么女性作家则是往深处去探寻人性的弱点。
这也就是为什么看电影时,我们感到被一处处的痛点戳着想哭,那些泪点却像是精确计算后埋好的炸点,眼泪流出来了,很快收回,迎接下一个痛点:
亲情、爱情、友情、尊严、生命、青春这无疑都是我们心中的最珍视的东西,失去,尤其是被无情的剥夺尤为残酷。
于是我们看到,永远失去父亲的何小萍无声泪流,偷偷撕毁情书的萧穗子,被所有人“背叛”与蔑视的好人刘峰,一瞬间被炸成火球的小战士,吃完散伙饭醉倒在一起的文工团全体……那些正年轻着和已经不再年轻的观众都能从中找到泪点,流下眼泪。
可现实就是残酷的,更残酷的是在种种残酷过后人该如何自处。这是冯小刚避重就轻,没有触及的。他意在重现记忆中宏大叙事的理想与乐观,无意于挖掘深层的悲剧与创伤,这也就是为什么全篇笼罩着温情和怀旧的气息,这是青春片,是情怀片,但不是什么反思片,伤痕片。
也许是为了展现特殊时代的特殊氛围,电影的节奏很快。旋转跳跃的舞蹈动作,铿锵有力的红色宣言,急剧变化的时代事件,枪林弹雨的战争场面,个人命运的起起伏伏,一气呵成似的倾吐出来。
而作为主人公命运转折点的“触摸”事件虽然用了长镜头呈现,但显然并不是导演意欲展现的重点,只是作为转换场景的理由牵出来。也许是原著的描述更具波澜,我有些失望,也由此明白电影和小说要讲的重点不一样。
我们的男主角,好人刘峰因为“触摸”了独唱女歌手林丁丁的身体从一个受人尊重和敬仰的雷又峰变成了耍流氓。他接受审讯、批斗然后被下放至伐木连,最后上了前线,然后失去右臂……
严歌苓谈到创作文本的起因时谈到:一个英雄到底可不可以爱?可不可以爆发一个男性对女性的接触?恰恰是这样的接触改变了我们所有人命运的走向……
《芳华》原名为《你触摸了我》,写了两个“触摸”事件。一个是刘峰对林丁丁的触摸,他在遭到了拒绝和背叛后也为此付出沉痛代价。另一个是刘峰对何小萍的触摸,他在关键的时刻挺身而出为何小萍解围,何小萍爱上了他,并且在几十年后他生命垂危之际救了他。
影片叫《芳华》,所以第二次的“触摸”也是轻飘飘略过,所以就像很多人疑惑刘峰什么时候爱上林丁丁一样,观众的心里也有个疑问,何小萍是怎么爱上刘峰的,刘峰爱她吗?
刘峰是什么时候爱上林丁丁的?电影中,刘峰说,当我第一次见到你,你唱着那歌的时候,我就觉得你是唱给我一个人听的。这多么像我们啊,自作多情,只对自己喜欢的人。
但也许就是刘峰也没有意识到,(作者猜测)他对林丁丁的爱意,萌发于一条飞踢出去的沾满血的卫生纸,这唤起了他压抑的原始的欲望,然而他的爱是隐忍亦可说是崇高的,只是借由那一记触摸释放了出来,而那一记触摸,是“灵魂驱动了肢体,肢体不过是完成了灵魂的一个动作。”
“我一直在等你,等你和我现在这样……我是爱你的。”
刘峰以为自己是在告白,林丁丁以为他是在耍流氓,她大惊失色地喊了救命,有种见了鬼的惊慌。她以为他怎么敢爱我,谁都可以,除了刘峰。
也许不只是林丁丁,其他人也都是这样想的:一个活雷锋,你以为他是个大圣人,谁知道也有七情六欲,也有爱人的需要和冲动。
现在看来,更多的是那个极端变态的时代对于无欲无求英雄典范塑造的需要,人们忽略了英雄也只是凡人啊。也许是刘峰本性善良,也许是他知道自己不重要,要用无数不重要的事凑出重要。他是个有用的好人,为所有人理所应当使唤的好人。
可这一切,不是为了所谓的“活雷锋”的荣誉称号,不是为了追名逐利,而是为了林丁丁。用他的话说“我私心可大了呢”。他为了林丁丁,把上大学的名额拱手相让而毫不在意,为了林丁丁,一年又一年的压制着自己的爱慕,只为等她入党,为了能有个向她告白的机会。
而林丁丁视之为洪水猛兽、奇耻大辱,有意无意中告发了刘峰。刘峰的命运轨迹从此改变。
那些批斗刘峰的人也抱着一种看这个做尽好事,占尽美德的人露出真实面目的快感参与了对他的“背叛”。
在这些人里面,只有何小萍去为刘峰送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声援刘峰。刘峰的离开使她对文工团的人彻底寒心,这就为后面“体温计”事件埋下伏笔,她的命运可以说因刘峰而改变。
在原著中,何小萍的故事在后半段经由作者的想象细细的演绎出来,电影中调整了女主角的位置,何小萍的故事在一开场就呈现出来,军装事件、胸垫事件、被冤枉被耻笑,延续着她前二十年的人生底色:不被看得起。谁说青春都是明媚的,都是健美的,何小萍就代表了我们不被看见不被在意的存在。她是一株既柔弱且坚韧的小草。
在文工团,放在现在,刘峰是个大暖男,雷又峰。在所有人嫌弃何小萍身上“味道重”不愿意与她搭档的时候,是刘峰挺身而出对何小萍伸出援手,这为她的生命中注入一道光。
何小萍幼年失祜,在一个缺乏温情的家庭中成长,她终生寻求一个庇护自己的角色,刘峰给她坚实的依靠,对她而言弥足珍贵。同样有一点,他们都很善良。正如作者所说,何小萍是第一个意识到刘峰善良而心怀感激的人,只有善良的人最能识别善良,也最能珍视善良。
何小萍是爱刘峰的,她不敢吐露爱意,一句“你能不能抱抱我”放在心里十几年才说出口,因为从未说出口,幸好有机缘说出口。除了爱,还有深深的认同与理解,所以她总能找着刘峰,并陪伴他走完人生最后的道路。
而刘峰呢,很残忍的说一句,作者在这里探究了一个身体与灵魂的关系,对这段三角爱情,进行了非常浪漫或说理想主义的想象。刘峰对于林丁丁的感情是纯粹的男女之爱,这种感情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最难割舍。所以,他非但不恨也从没忘记过爱。
“一个人一生,能碰到心和身都去死爱的人,是太难得了。就像二十岁的他,碰到了二十岁的林丁丁。天下可爱女人多了,可爱女人还得会唱歌,刘峰爱的是会唱歌的可爱女人。唱歌的女人也多了去,她们还必须像丁丁那样,圆圆的脑袋,细细的脖子,走路微张着两只小手,摔倒随时好撑扶似的。这都有了,她还常常必须有胃气痛,抱怨得跟个孩子一摸一样,'喏,这只胃胀得像一只气球'。”
可也许所有让刘峰死爱的,都是假象的林丁丁。也许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个假想的林丁丁?
林丁丁看似懵懂天真,实际上精明世俗,对于干事还是医生的追求,不主动、不拒绝、不允诺。对于刘峰,也许她从没考虑过,因为她的梦想是嫁给一个首长。作者推测,她的身体是喜欢他的,心里却是厌恶的。
在电影中,刘峰的右臂大动脉被射穿如果不及时送医会有生命危险,他却执意留下。这时候旁白响起:这就是他想要的,他的死将创造一个英雄故事,这故事会流传得很远,会被谱上曲,填上词,写成歌,流行到一个女歌手的歌本上,那个生有甜美歌喉的林丁丁最终不得不歌唱它,不自禁地在歌唱时想到他,想到他的死和她是有关系的,有着细细一根纤毫的关系,但她脱离不了那关系。
这是严歌苓的想象,小说想表达的对内心纯爱的坚守俨然是一种“受戒”,与导演塑造一个战时受难英雄的愿望一拍即合。无论战争还是爱情,使人想要以死明志,是时代激情与个人情欲的共同作用,然而值得吗?刘峰认为值。
如果刘峰死了,那就完美了。可是他活了下来,成了残疾军人。而“战地天使”何小萍疯了,然后又清醒过来。他们选择互相依偎,一起面对活下来的残酷。对于他们而言,爱或者不爱都不重要了。
现实中人们都不是互相等待的,你等的人,也许在万水千山之外惊鸿一瞥遇见了,那个人却不是在等你——也或许那人早就等到了要等的人。你们只会各自继续在自己的轨道上行进——对你来说那是遇见,对那人来说其实什么也没有发生。除非你选择像脱轨的流星一样瞬间划过对方的轨道,而代价就是你自己的陨落。
他们的选择不光是因为爱情,更多的是遵从自己的本心,坚守人性的那份善。我们无法左右时代,但至少还能守护心中所爱。
芳华就是青春,青春就是美好,也是遗憾。任何情感,任何美的东西都是带一点哀愁的。想起沈从文的一句话:美丽总令人忧愁,然而还受用。